
□王珺琪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欧盟作为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两极,其合作不仅关乎双边关系,更对全球稳定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2025年正值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双方将持续推动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巩固深化贸易、投资等传统领域合作,积极拓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形成创新联动、规则共建、发展共享的新型合作关系,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稳定性与确定性。欧盟作为河南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前8个月,双方进出口总额达到735.6亿元,同比增长27.9%,成绩喜人。河南通过郑州—卢森堡双枢纽与中欧班列(郑州),进一步密切了与欧盟的经贸人文合作,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的跃迁。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河南与欧盟合作将持续释放其深厚潜力,继续推动以产业为基石、以物流为动脉、以贸易为平台、以人文为桥梁的合作实践,为内陆地区探索出一条可供借鉴的开放发展新路径。
深刻认识对欧合作升维的重大意义
面向未来,在全球格局深刻变革、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河南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欧合作的视野、层次、模式与目标均将实现新的提升。
构建中欧关系的“河南支点”,为持续深化中欧经贸合作提供坚实的地方支撑。我国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开放型世界经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稳定发展对全球格局具有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河南作为中部崛起战略核心区域,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已成为中欧经贸往来重要通道,中欧班列(郑州)运营效率位居全国前列,功能性口岸、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载体功能持续增强。通过增强供应链协同、扩大双向投资、促进技术合作等,推动合作升维,将河南打造成为中欧经贸往来的前沿阵地和战略枢纽,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河南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能级,也能为国家构建更稳健的中欧合作网络提供坚实支撑。
打造内陆开放的“河南样板”,为内陆地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新路子。在全球化纵深发展和数字经济蓬勃兴起的今天,内陆地区必须通过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实现高水平开放,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开放新路径。多年来,河南聚焦“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并进,积累了丰富的开放经验,形成了多维度联动、多平台支撑的开放态势。推动合作升维,有助于河南构建“枢纽+N”的复合型开放新生态,推动枢纽与产业、贸易、金融、平台等联动发展,实现从货物贸易向货物、服务、数字贸易协同发展转变,推动科技创新发展与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内陆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开放发展新模式。
形成文明互鉴的“河南窗口”,为推动东西文明对话、中欧关系行稳致远夯实根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下,人文交流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共同构成三大支柱。在开放合作中,中国秉持全球文明倡议理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创新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一大批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的宝贵资源,文化底蕴之深厚在全国独树一帜。推动合作升维,将河南打造成为中欧文明交流互鉴的“会客厅”,有助于依托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搭建中欧文旅合作、学术交流、艺术展演、遗产保护等多元平台,向世界生动展示历史悠久、充满活力、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准确把握对欧合作升维的主要方向
对欧合作升维关键在于推动合作由“点状突破”走向“系统跃升”,通过通道、产业、规则和人文四个核心维度,构建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具韧性与可持续性的战略合作新格局。
通道升维:从“物流通道”到“经贸走廊”。2024年6月,中豫航空集团在卢森堡与卢森堡货运航空、卢森堡国际机场分别签署《“双枢纽”建设十年合作框架协议》和《战略合作协议》,就做强航空货运、开拓绿色航线、发展航空经济等提出新的构想。聚焦当前,河南依托中欧班列和“空中丝绸之路”,已实现与欧洲主要枢纽的点对点联通。但通道功能仍以货物运输为主,通道优势向产业经济的转化成效有限,综合性经贸服务功能仍有待完善。未来,应朝着“通道+枢纽+口岸+产业”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以郑州为核心,强化航空、铁路枢纽的集疏运能力,整合航空口岸、铁路口岸、综合保税区等平台资源,围绕通道布局物流、贸易、加工制造等产业,将单一物流通道升级为综合性经贸走廊,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产业升维:从“互补贸易”到“融合创新”。近年来,河南企业与欧洲之间合作不断深化,如中孚实业公司向全球三大饮料包装制造商CANPAK集团出口高精铝材;宇通客车已取得欧盟WVTA整车认证,在英国、法国等国家实现批量销售,被誉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典范。聚焦当前,河南与欧洲之间产业合作主要处于互补型贸易阶段,即河南向欧洲出口产品集中于传统农产品、机电与装备制造业产品及低值简易通关商品,同时从欧洲进口高精尖成套设备、核心技术与专利成果,整体价值链层次偏低,且存在较强的依赖性。未来,河南与欧洲之间合作应从单向互补转向双向共建,由互补贸易升级为创新协作,围绕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现代农业等前沿领域深化合作,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逐步建设成为中欧产业协同与前沿技术创新的关键枢纽。
规则升维:从“硬件联通”到“标准对接”。近年来,河南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以郑州—卢森堡航空“双枢纽”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推动郑州机场成为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航空物流枢纽,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信息化、智慧化水平,着力增强集疏、转运及辐射带动能力。聚焦当前,河南对欧合作在制度衔接和规则协同等“软联通”方面还存在不足,在海关监管与检验检疫流程、知识产权保护及跨境纠纷解决方面仍存在差距,在数字贸易规则和绿色标准方面尚未有效对接。未来,需推动合作从物理畅通向制度畅通升级,逐步实现贸易、金融、物流、数字等领域的标准对接和规则互认,形成高度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国际化制度环境,以高水平“软联通”为“硬联通”注入持久发展动力。
交融升维:从“旅游往来”到“文明互鉴”。近年来,河南与欧洲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如在河南博物院举办的“小而美——卢森堡文物精品展”精彩亮相,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既是贸易往来的桥梁,也是民心相通的纽带。聚焦当前,河南与欧洲人文交流以旅游观光、文化产品展示为主要形式,互动多集中于短期、浅层的文化观赏,在教育、学术、艺术、医疗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仍较有限,尚未形成全方位、机制化的交流体系,难以激发双方民众的深层共鸣。未来,应推动人文交流从短期旅游互动转向长期机制建设,从单一文化展示拓展到多元领域合作,以教育合作、学术研讨、艺术展演、医疗协作为载体,构建覆盖更多群体、互动更频繁、层次更丰富的全方位、多层次交流格局。
务实推进对欧合作升维的重要举措
河南与欧盟各国之间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基础坚实、前景广阔,应聚焦如下关键领域精准施策,推动战略合作全面升级。
提升空陆货运合作能级,加快培育壮大枢纽经济。提升通道合作能级是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核心引擎。一是完善空中通达网络,在巩固郑州—卢森堡“双枢纽”基础上,拓展与汉堡、阿姆斯特丹等欧盟核心城市的多枢纽联动模式,提升网络通达能力,形成“空中丝路·枢纽联动·辐射欧盟”的新格局。二是推广绿色中欧班列,推动智能能源管理、蓄热控温集装箱及北斗+5G全程监控技术在中欧班列(郑州)的应用,实现低碳、精准运输。三是构建数智化多式联运体系,强化周口港、信阳港等内河港口与郑州国际陆港的数据协同,探索“水铁无缝衔接”智能调度模式,畅通东向出海与西向连接中欧班列的欧亚陆路通道。四是拓展“航空+”功能,发展跨境医疗、生物医药冷链等“航空+大健康”业务,开拓精品旅游、跨境电商体验等“航空+文旅”服务,提升通道功能附加值。
推动经贸合作提质升级,深化产业链供应链互动。河南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经贸合作的深入推进为构建安全稳定、富有韧性和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扩大双向贸易规模并优化结构。巩固智能手机、农产品、铝材等传统优势产品对欧出口,扩大自欧盟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消费品。二是加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精准对接欧盟CBAM、REACH等贸易法规,聚焦河南建设的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个千亿级重点产业链,加强与欧盟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合作。三是共建高水平合作园区平台。提升中德(许昌)中小企业合作区、中卢创新科技产业(郑州)园区、中欧国际医疗合作产业园等平台能级,借鉴欧盟园区管理经验,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欧盟技术、资本、人才在华中地区的集聚高地。
布局跨境电商海外枢纽,提升品牌出海竞争力。整合物流与市场资源,构筑全球化运营桥头堡,是推动跨境电商从“卖产品”走向“建品牌”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快建设欧盟区域海外仓,在卢森堡、阿姆斯特丹、马德里等关键城市构建覆盖欧盟的海外仓网络,推动建设集仓储、分拨、展示、售后于一体的“海外仓+”服务体系。二是组建“地理标志产品联盟”,打造信阳毛尖、灵宝苹果、汴绣、南阳玉雕等特色品牌矩阵;在阿姆斯特丹、巴黎、米兰等文化名城开设“中原创意店”,集中展示河南文创、轻工与定制家居产品。三是创新营销模式,联合eBay、Zalando、Allegro等欧盟主流电商平台及家乐福、REWE等连锁超市,协同打造线上线下“豫货专区”;在柏林、巴塞罗那、阿姆斯特丹等地举办“豫货快闪仓+直播购物节”,实现现场体验与即时发货无缝对接。
深化资本市场对接合作,加强绿色金融领域合作。以深化资本协作引绿色金融“活水”,是激发合作活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一是拓宽双向投融资渠道,吸引欧盟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投资银行等长期资本参与河南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项目,推动省内金融机构与欧盟同行合作设立跨境投资基金,重点投资中欧合作产业项目。二是深化绿色金融合作创新,引入欧盟绿色金融标准、ESG投资理念和先进经验,探索开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排放权交易等合作,共同开发支持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生态保护等领域的金融产品。三是优化跨境金融服务,借助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升级至“金融互联”新阶段的契机,利用跨境金融服务与国际资本引入,为贸易与产业合作提供更高效金融支持。推动欧盟金融机构在豫设立分支机构,提升省内银行跨境结算、融资、担保等服务能力。
丰富多元人文互动交流,打造文明交融互鉴样板。以多元人文互动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搭建民心相通的心灵桥梁,是推动河南对欧合作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石。一是深化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推动河南高校与欧洲知名院校建立稳固校际关系,加强考古、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哲学等人文社科领域联合研究。围绕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生命健康等优势领域,共建如“中欧工程师学院”“中欧农业与食品科技创新学院”等联合研发平台。二是拓展文化旅游合作广度深度。依托河南文化资源和欧盟各国旅游资源,联合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东方古典文明·西方文艺复兴”主题产品。互办文化年、艺术节,推动中原文化赴欧展演,积极开展与欧洲文化艺术交流。三是构建多层次友好交往网络。巩固发展河南与欧洲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关系,积极缔结新的友城。鼓励双方智库、媒体、青年组织、行业协会等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举办“欧盟国家驻华使节中原行”“欧洲青年精英河南研修”等活动,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科院改革开放与国际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