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业态治理创新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河南日报》 (2025年10月09日 第 07 版)

  □王旭 毕丽萍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的制度保障。当前,以微短剧为代表的数字文化新业态蓬勃发展,其治理实践成为检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效的重要试金石,也为探索新业态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宝贵样本。

  深刻认识新业态发展中市场分割的现实表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本质上是通过完善生产关系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核心在于消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分割,实现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以微短剧产业为观察样本,在这个2024年市场规模超500亿元的产业中,最广泛的参与者是群演群体——他们与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一样,都是数字经济时代新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然而,与外卖配送等依托成熟数字平台实现标准化管理的新业态不同,微短剧群演的要素配置仍停留在相对原始的“关系型交易”阶段。这种模式性差异导致出现用工关系不透明、信息流通不畅通、权益保障不到位、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系统性问题。

  市场基础制度规范的缺失。当前,微短剧用工采用“微信群+群头”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型交易,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以某微短剧产业聚集城市为例,在其日均80~100个剧组开机、涉及群演约2万人的产业规模中,群头作为信息垄断者层层转包,导致岗位薪资与群演实际收入存在20%~30%的差异,违背了产权保护和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

  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打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然而,当前微短剧用工领域缺乏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和规范的结算体系,虚假押金、诱导培训、延期结算等问题频发。调研发现,仅有半数剧组能及时结算工资,严重影响了资金流、信息流的正常运转。

  市场监管执法标准不一。新业态用工关系具有短期化、碎片化、灵活化特点,传统监管模式难以有效覆盖。当前微短剧行业群演不仅很难获得正式劳动合同保护,也没有明确的维权途径,监管部门因证据不足难以认定责任主体,形成了监管空白。

  要素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不高。当前微短剧行业中群演的人力资源配置完全依赖个人关系网络,群演的专业技能、从业经历等关键信息无法市场化定价和有效流通,优质人才难以获得应有回报,制约了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准确把握新业态发展与传统治理模式的结构性矛盾。微短剧用工乱象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新业态发展规律与传统治理模式之间结构性错配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调整之间的矛盾。

  数字化生产方式与传统交易模式的矛盾。微短剧产业作为数字文化新业态,其生产组织具有鲜明的数字化特征:项目制运作、即时性需求、大规模协作、精准化匹配。然而,当前用工仍沿用传统的“熟人经济”模式,无法适应数字化生产的内在要求。

  平台经济特征与分散化治理的矛盾。微短剧产业具有典型的平台经济特征:网络效应显著、边际成本递减、数据驱动决策。这种经济形态要求建立统一的平台化治理体系,但现实中用工治理呈现高度分散化状态,各个群头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和协调机制,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

  新就业形态与传统劳动关系制度的矛盾。微短剧群演代表了一种新的就业形态:工作时间灵活、雇佣关系短期、技能要求多样、收入来源不固定。这种就业形态具有明显的新特征,但现行劳动法律制度主要针对标准劳动关系设计,对新就业形态缺乏有效规范。

  系统构建适应新业态特点的平台化统一大市场。基于对新业态治理规律的深入分析,需要构建一个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又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的治理框架——平台化统一大市场。

  理论内涵与基本特征。平台化统一大市场是以数字平台为载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市场组织形式。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去中介化,通过数字平台直接连接供需双方;数据驱动,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实现智能匹配;网络效应,形成规模化良性循环;智能治理,运用前沿技术实现自动化监管。

  实现的关键路径。构建平台化统一大市场需要从多个维度协同推进:制度维度上,建立数字化市场基础制度体系。制定统一的数字用工标准,建立电子化用工协议制度,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协议的不可篡改性。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将从业者的履约记录、专业表现等信息上链存储,形成可追溯、可验证的信用档案。技术维度上,构建智能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的数字化用工服务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供需信息的智能匹配。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体系,采用智能合约技术实现资金的自动结算,从技术层面杜绝拖欠克扣问题。监管维度上,创新协同化市场监管执法机制。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工商、税务等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平台运营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建立在线争议解决机制。配置维度上,优化智慧化要素资源配置。构建基于技能画像的人才数据库,建立动态定价机制,根据市场供需情况通过算法自动确定合理薪酬水平,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导向。

  以新业态治理创新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实践意义。微短剧用工治理中出现的市场分割问题,集中反映了新业态领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面临的典型挑战。

  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探索新路径。通过构建平台化统一大市场,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制度统一、设施互通、监管协同、配置优化,为破解新业态与传统治理模式结构性矛盾提供了新方案,也为其他新业态领域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入新动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新业态治理创新不仅要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更要着眼于构建适应数字时代要求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制度创新消除市场分割,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配置效率,通过模式创新完善治理体系,这种前瞻性的制度安排将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开辟新的实践空间。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日报理论 07以新业态治理创新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025-10-09 2 2025年10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