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不过时

《河南日报》 (2025年10月14日 第 03 版)

  □郭北晨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俗语,既是对修路致富实践的认可,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句话放在当下仍不过时。“十四五”以来,河南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农村公路已经成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致富路”“连心路”。

  刚到杨树坪村时,村民孔明献带我来到村中央的小广场,面前一棵120年树龄的核桃树枝繁叶茂,他说家里曾经的老房子就建在核桃树旁边,如今这里已成为观景凉亭。“那时候哪懂什么经营?就是摆几张木板床,盼着滑雪场的客人能来歇个脚。”如今,他的儿子儿媳在公路旁经营起一家精品民宿,落地窗外是巍峨的山峰和绵延的云海,房价甚至比城里酒店还高。这种代际之间的命运转折,恰是这条路最动人的注脚。

  在北部旅游环线采访时,王坪村村民刘东海正忙着给新超市摆货。这个粗壮的汉子掰着手指给我算账:“公路通车的第2年,我家民宿收入就翻了番。”更让我触动的是,他特意在超市里设了土特产专柜,“不能让游客空着手回去”——这种朴实的商业智慧,正是交通便利催生的内生动力。看着货架上包装精美的山核桃、野山菌,谁能想到以前这些山货还因运不出去而烂在山里?

  最难忘的是在伏牛山滑雪场见到的一群少年。还没到滑雪季,他们穿着鲜艳的衣服,在滑道的草坪上摔得人仰马翻,却笑声不断。教练告诉我,这些孩子来自郑州的研学团,“春秋举行研学和足球赛,夏季开放露营,冬天主打滑雪,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有人来”。一条路,不仅改变了村民的生计,更让偏远山村拥有了承办高级别赛事的能力,这种蝶变令人感慨。

  临别时,我在北部旅游环线观景台遇到一对拍婚纱照的新人。新娘的裙摆在风中飞扬,背景是层峦叠嶂的伏牛山。摄影师喊着:“我用航拍机再来几张,把公路也拍进去,多好的线条!”那一刻让我明白,乡村振兴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民宿老板算账时眼里的光,是少年摔跤时爽朗的笑声,是山货出山时车轮扬起的尘土,更是无数普通人在这条路上写就的、关于希望的故事。

河南日报深读·经济 03“要想富,先修路”不过时 2025-10-14 2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