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

“三个强县”结硕果 实干笃行再出发(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鹤壁篇)

《河南日报》 (2025年10月14日 第 17 版)

  夏粮喜获丰收。

  全国匹克球锦标赛开幕式现场。

  河南特创生物科技公司生物降解制袋生产车间。

  白寺物流园区家园共配中心集货分拣区。

  历史悠久的浚县古城。

  □王刚申 徐朝广 卢一鸣

  浚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获评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5A级投资环境开发区,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白寺物流园区前9个月快递单量达4.34亿单,同比增长32%;玉米单产提升关键技术推广和科技助力夏播工作被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等报道;2025全国匹克球锦标赛开幕式在黎阳城文化旅游区(浚县古城)举行……

  “十四五”以来,浚县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特别是近两年,全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工业、农业、文旅“三个强县”,大力实施县城提级、民生提质、园区提效、生态提优、高效能治理提升“五个行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工业向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日前,走进浚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的河南特创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产业园,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我们已成为中国邮政、京东、顺丰等头部企业的优质供应商,产品畅销国内300多个城市,出口30多个国家。”公司生产总经理邱田介绍。

  去年以来,浚县聚焦“从哪儿转、往哪儿转、怎么转”持续发力,加快推进工业强县建设,做大做强绿色食品、智能家居、新材料、中成药大健康等产业。淇航食品冷饮项目、鹤壁百顺源食品有限公司(千味央厨)产销两旺;盛黎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中试车间已试生产;特创生物新增生产设备230套,上半年产值翻番,订单额突破10亿元;贝迪型材满产达效,出口订单占比超80%;新招引的年产200万套盈新空调项目已试生产,本地配套企业已达5家,年底将达10家;源网荷储盈新试点工业电价最高不超0.45元/度。目前,全县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3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车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创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43家。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成立18个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坚持“六化”工作法,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今年上半年,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9亿元;9个超长期国债项目掀起施工热潮,顺丰冷链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即将投用。深入开展“五专五聚”招商提质行动,今年以来新签约项目28个、新落地项目20个;园区提效成效显著,成功引进知名宠物食品品牌上海集佰宠,盘活闲置12年的超汇食品,探索出“重整+盘活+招商”新路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万人助万企”活动走深走实,去年以来累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5760余人、融资17亿元。

  现代物流产业势头强劲,白寺物流园区引进头部企业、电商及云仓企业等54家,建成仓储面积24万多平方米。京东、极兔、村村通等快递企业高效运转,今年新入驻电商企业23家,家园仓储运营中心落地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客货同网+多站合一”项目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今年前三季度园区营业收入完成46.5亿元,增长28%。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骨架,项目是产业壮大的引擎。我们将全力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产业体系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加速突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浚县县长蔡守业说。

  农业攀高,乡村振兴擦亮金招牌

  浚县素有“黎阳收,顾九州”之美誉,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80万亩以上、产量100万吨以上。

  作为农业大县,浚县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聚焦“单产创新高、高产扩规模、全域高标准”目标,实施粮食作物单产提升、绿色高产高效等项目,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建成91.6万亩,预计11月底前实现96.9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全覆盖。其中,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是全省最大的成方连片示范方之一。

  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浚县持续叫响农产品品牌,全县19个特色农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小河白菜、大碾萝卜、善堂花生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评全省质量强县示范县、豫产优品十强县,“浚字号”农产品实现从“乡”货到“香”货的跨越。谊发牧业、鑫林牧业成为优质畜牧种业品牌。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和美乡村建设“2+22”工程,谋划乡村建设领域项目69个,其中已完工项目26个。总投资10.2亿元的农村供水“四化”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力争年底前让城乡居民吃上南水北调水。整治坑塘100余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屯子镇裴庄村变身游客打卡地,成功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名单。小河镇同山村和新镇镇淇门村被认定为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村落”。持续巩固“五星”支部建设成果,2024年创成“五星”支部10个。探索“土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全县集体经营土地村91个,457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有新的突破,其中1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73%。

  文旅出圈,千年古城烟火醉时光

  9月24日,全国匹克球锦标赛在黎阳城文化旅游区(浚县古城)盛大启幕,参赛运动员徒步走过500多年历史的云溪桥,走进古色古香的浚县古城,近距离体验精彩热烈的社火表演,欣赏琳琅满目的非遗作品,品尝地道特色美食,千年文脉与现代体育激情碰撞,文体旅融合全新画卷徐徐展开。

  赛事虽已落幕,浚县千年运河古城的独特韵味与发展活力,必将成为今秋匹克球运动员与观众心中的难忘记忆。

  作为我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浚县拥有名胜古迹300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81项。卫河(永济渠)浚县段、黎阳仓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浚县泥咕咕、民间社火、正月古庙会、大平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依托丰厚文化资源,去年以来,浚县以创建国家5A景区为抓手,推动文旅文创深度融合,着力将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策划实施沉浸式灯光秀、非遗展演、实景演绎、戏曲展演等百余项文旅娱乐项目,引进文创产品、美食小吃、酒店民宿、文创市集、酒吧书屋等精致业态50余种,推出黎阳子馍、八大碗、社火锅、晒咖啡、云溪里餐吧等运河人家系列形象店铺。创新推出“泥韵千年·匠心传承之旅”等5条非遗研学路线。大运河黎阳仓遗址文化保护展示、浮丘山景区南部片区建设提升、浚县古城保护修复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重点文旅项目有序推进。

  浚县古城作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入选河南省首批夜经济集聚区。民俗文化节出圈出彩,正月古庙会写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春节“申遗”文本,2025儒商文化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全省非遗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全省民间民俗传统体育大赛落地浚县;摩崖大佛实现580年来首次大修,泥咕咕亮相巴黎国际博览会;成功入选中国文化百强县。目前,黎阳城文化旅游区已作为河南省创建国家5A景区旅游资源价值评定第一推荐单位,上报文化和旅游部。

  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332.95万人次,同比增长19.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3亿元,同比增长6.34%。古城夜间消费额占全天消费的82.5%。

  民生加力,群众幸福指数再提升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源自扎实的民生保障。浚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进基层高效能治理,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今年前8个月,53项民生实事进展顺利,民生支出16.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同比增长8.7%。

  大力实施县城提级行动。湘江路、紫金路、民生路排水防涝建设工程完工,4条城市骨干道路中,北关街黎阳路至浚州大道段已完工,其余3条及卫河大桥正在加快建设。祥和三区改造提升、马村社区盘活、霄河社区人才公寓等项目有序推进。浚州大道西段绿化景观长廊改造提升项目预计年底完成。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40.49%、41.86%。全力服务保障国道107东移和安罗高速项目建设,浚滑线升级改建项目即将建成通车。

  大力实施民生提质行动。新永基教育城建成投用,浚县一中老校区重新启用,职业中专搬入新校区,教育发展焕发新活力;建成28块标准化匹克球场、183块日常健身场地,激活全民健身“新动能”。浚县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县医院提质升级项目即将投用;“一刻钟生活圈”深入人心,零工市场获“一刻钟公共就业服务圈”便民优秀项目,6个淇河书屋常态化开放,19个城市社区实现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

  大力实施高效能治理提升行动。明确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任务清单,细化21个专项行动,依托“党建+网格+矛调”模式,推出“好大姐·家事我来调”矛调品牌,“三调联动”“小板凳”等工作法高效化解纠纷。建成63个城乡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点。不动产登记类问题楼盘全部化解,相关做法全省推广。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创新先进典型宣传推介,黄水印被评为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殷殷嘱托力千钧,唯有实干勇担当。我们将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激情担当、实干争先,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浚县更大贡献。”浚县县委书记王远征表示。

  本版图片均由浚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河南日报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鹤壁篇 17“三个强县”结硕果 实干笃行再出发(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鹤壁篇) 2025-10-14 2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