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港澳高速鹤壁站诗经文化地标。

淇河七里沟段美景。

科创新城卫星智造产业园。

龙芯中科芯片封装测试车间。

天章卫星生产车间。

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的鹤壁本土鹤——灰鹤。

鹤壁高铁广场鸟瞰图。
□魏蓝
中原腹地,黄河奔涌不息;豫北鹤壁,淇滨热力升腾。
这片浸润着《诗经》“淇水滺滺”诗意的土地,正以“东优中强西美”为战略骨架,以改革创新为澎湃动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一笔一画勾勒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淇滨答卷。
“三区”联动 擘画高质量发展淇滨蓝图
淇滨的发展,始于清晰的战略布局。“东优中强西美”绝非简单的空间分割,而是一场“科创、城兴、文旅”同频共振的发展实践,勾勒出淇滨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脉络——
这是一片逐梦苍穹的科创沃土——向东“优”势突围:科创新城作为发展主引擎,正以“筑梦苍穹星耀中原”的气魄,集聚航天宏图、龙芯中科等行业龙头。“中原卫星星座”冉冉升起,“北斗+遥感”空天地一体化应用场景加速构建,卫星研发、制造、应用全产业链高地拔节生长,在豫北大地上书写着“从追赶到领跑”的科创传奇。
这是一座宜居宜业的活力之城——主城“强”基固本:以“宜居、精致、智慧”为核心,淇滨将“人民城市”理念融入每一处细节。樱花纷飞的街道、四季常绿的游园、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烟火气,勾勒出北方美丽城市的生动图景;城市大脑“一屏统览”、网格化管理“精细绣花”,让主城不仅是生活的港湾,更是产业集聚、动能澎湃的发展引擎,每一寸土地都跳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脉搏。
这是一方诗意栖居的文旅胜地——向西“美”景绽放:淇河潺潺流淌,承续着《诗经》“淇水滺滺”的千年文脉。淇河湿地公园、淇河生态走廊化身文旅新地标,辛村遗址活化出文物研学、非遗体验等新业态,沿淇乡村探索“整村开发+微度假”模式,让“诗经故里”既保留田园诗意,又孕育出乡村振兴的新经济增长点,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
战略的生命力在于落地见效。“十四五”以来,“三区”联动的红利持续释放。今年以来,淇滨区聚焦“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锚定市委“十个聚焦”、区委“五三”工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上半年,淇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4%,引进省外资金31.5亿元,实际引进境外资金294万美元。从“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到“全国营商环境标准化试点”,从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区“五连冠”到“全省未来产业先导区”,一项项荣誉背后,是淇滨坚实的发展根基,更是迈向新征程的信心底气。
向“新”而行 锻造新质生产力淇滨速度
“大胆闯、大胆试”,是淇滨突破发展的密钥。8月19日15时33分,“中原三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继成功发射“中原一号”“中原二号”和“鹤壁1、2、3号”等12颗卫星之后的又一突破,也标志着鹤壁市商业航天全产业链体系进一步构建。
近年来,淇滨区主动融入国家航天强国战略,集聚多家商业航天上下游企业,聚焦“卫星、火箭、数据、服务”产业链核心环节,形成了集卫星制造、火箭研制、卫星测运控管理和数据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成为全省卫星产业两大战略支点之一。
科创新城航天产业园内,塔吊林立,机械轰鸣,耕宇牧星、微波探测气象卫星平台等7个项目落地生根,航天光通综控系统、仿真测试系统产品正式投产,天章运载火箭研发制造项目基本完工。天章卫星4颗卫星即将出厂。河南航天枢纽港测运控大厅建成投用,27家链上企业入驻,形成了上游以天章卫星、航宇火箭为主的卫星火箭制造,中游以航天驭星、中电科27所为主的测运控,下游以航天宏图为主的数据应用全产业链条。
半导体及工业软件产业。龙芯中科鹤壁制造基地建成国内第一条全国产装备的芯片测试封装产线,具备年封装3000万片工控芯片的生产能力。云涌科技、长深教育、优胜智能、星如雨、喜马拉雅3D打印等生态企业稳健运营,华为智能监控及燃气传感器生产线、京云物联网传感器研发生产、钠壹汽车启停电源生产、新能源车部件生产等12个重点项目相继落地,以芯片、电脑、打印机、工控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初步构建,已成为全省“1+3”信创产业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现代新兴服务产业。扎实开展“三产服务业提升年”活动,京东(鹤壁)数字经济产业园集聚企业246家。京东大厦和5G产业园A、B区物理空间实现满员入驻,上半年营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5.8%,孵化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生鲜电商领域中小企业近300家。中介服务开发区繁荣提升,新签约入驻中国安能第一工程局、达尔新能源等企业142家,累计招引入驻科技服务、设计咨询、商贸零售等生态企业635家。
创新要素汇聚淇滨,得益于好的营商环境。“落地淇滨,是因为这里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入驻企业耕宇牧星的负责人感慨道。近年来,淇滨区以“放管服效”改革为抓手,推出“淇心办”政务服务品牌,实现“一窗通办”“一网统管”;创新“首席服务官”制度,区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破解用地、融资、人才等难题。连续三年在全省54个市辖区营商环境评价中蝉联第一,“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淇滨温度”让经营主体如沐春风。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五年翻两番,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00家,创新动能澎湃激荡。
匠心营城 书写北方美丽城市淇滨实践
“15分钟能做什么?”在淇滨区,答案藏在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到社区食堂吃一顿香气四溢的热饭,去儿童书屋读一本精彩的绘本,在街角公园打一场酣畅淋漓的匹克球。作为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淇滨区以“宜居、精致、智慧”为笔,以全民友好为理念,用精细化服务编织出一张“出门即享”的幸福网络,让幸福触手可及。
民生,是淇滨发展的最终落点。摊开民生地图,高标高质的城市更新内容密集排列。“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在5.8亿元城区PPP项目的加持下,27条城市道路换新颜,26个转盘绿意盎然,89个街头游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如珍珠般散落,“铁脚板+网格化”的管理模式,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当“智慧城市”的触角延伸到城市肌理,治理的精度再上新台阶,城市大脑实时感知交通、环保、应急数据,“一屏统览、一网统管”让拥堵路段及时疏导、污染源头快速定位,城市运行更高效。
文化,是淇滨最深沉的底色。从诗经故里“淇水滺滺”的诗意到现代都市的繁华,淇滨区深挖文化资源打造文旅康养产业——以辛村遗址活化利用为引爆点,文物挖掘、非遗课堂等研学课程让千年文明“活”起来;以和美乡村“1060”工程和先导区建设为切入点,探索沿淇乡镇“整村开发、主客共享”模式,共享菜园、露营地、农产品产销基地相继落地,天然太极图、驿雲椿舍等资源加速盘活,“淇水岸·诗经里”的画卷,正让文旅康养成为新的增长极。
绿满山河 绘就碧水蓝天生态答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淇滨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淇滨区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笔,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作为海河流域重要水源地,淇滨区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深入开展环保“五个一批”行动,全面加强全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纵深实施大气污染治理专项攻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美丽淇滨加快建设。淇河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白鹭翩跹、鱼翔浅底,成为华北地区罕见的生态奇观,“诗经故里”焕发新生。
聚焦“一炮一车一尘一烧”,淇滨创新“专班+专家”“人防+技防”模式,用烟花爆竹管控、秸秆禁烧的“老经验”,结合“阳光运输”、智能监控的“新科技”,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18天。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经济“含绿量”与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诗经故里”的生态之美,正成为发展的竞争力。
红色引领 探索高效能治理淇滨路径
党建兴则事业兴,治理优则民心安。
淇滨区着力推动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深化运用“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建立“一图一表一机制”,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基层治理队伍、基层治理机制、基层治理网格建设,用好基层治理平台,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以“高效能”换来群众高品质生活。
泰山路街道福田社区用一套“五福党建”,让一碗热腾腾的“粥”编织出温馨和谐的社区画卷;黎阳路街道怡乐园社区让13个小区、6个党支部、33个党小组长、118个楼栋长、357个单元长迅速响应成为常态;九州路街道“合伙人积分制”治理模式,以“服务换积分,积分换奖励”,激发网格员内生动力;大河涧乡“十户七联”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全区划分基础网格767个,专兼职网格员化身“民情前哨”,实现“人、地、事、物”一网统管;创新“党群议事会”“居民恳谈日”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枫桥经验”在淇滨落地生花。
新增城镇就业3.1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3所,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淇滨区将财政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推动“一老一小一青壮”服务提质。社区养老中心里老人喜笑颜开,“淇河书屋”内青年静享阅读,“托育一体”模式破解带娃难题,幸福成为淇滨最温暖的底色。
展望未来 续写新征程出彩篇章
砥砺前行,初心如磐;努力奋进,成就非凡。从产业升级的“加速度”到城市建设的“精细度”,从生态保护的“坚韧度”到民生幸福的“温暖度”,淇滨区以实践诠释了“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的辩证统一。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新征程开启的历史交汇点,淇滨人将继续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聚焦“两高四着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勇担使命,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淇滨力量!
本版图片均由淇滨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