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

追“高”逐“新” 勇毅前行(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鹤壁篇)

《河南日报》 (2025年10月14日 第 22 版)

  仕佳光子。

  明镁镁业挤压车间。

  海骊镁合金轻量化装备产业园生产车间。

  智能化插针生产机器人。

  天海集团。

  鹤壁经开区鸟瞰。

  □程伟 尹力 

  在全国新能源汽车奔腾向前的浪潮中,有一根根看不见的“神经”,正悄然支撑着车辆的每一次启动、每一次加速。全国每卖出5辆新能源汽车,至少有1辆的“神经网络”蕴含着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鹤壁经开区”)的基因印记。

  天海汽车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汽车电子电器行业引领者。走进天海集团高压线束生产车间,“咔嗒、咔嗒”的节奏如心跳般稳定。从原材料到成品,一套高压线束仅需一分钟就能加工成型、打包装车,驶向全国各大新能源车厂。这不仅是“鹤壁制造”的速度,更是鹤壁经开区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向“高”而攀、向“新”而行的生动写照。

  鹤壁经开区,成立于1992年,是省政府批准建设的第一个省级开发区,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近年来,鹤壁经开区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作为统领工作的“纲”和“魂”,以“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产城融合”的神笔飞扬,谱写了勇立潮头、追“高”逐“新”的精彩华章,成为展示鹤壁改革开放成就的亮丽窗口和名片。

  强链壮群,能级实现新跃升

  国家级经开区是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也是现代服务业的新兴增长点,这是国家对开发区的使命要求,也是鹤壁经开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所在。

  近年来,鹤壁经开区积极践行“制造业当家”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了电子电器、镁基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特别是把汽车电子电器产业整合作为“头号工程”,发挥天海集团龙头带动作用,通过优化整合72家企业、新增13家规上工业企业、新增11家营收超亿元企业,带动全市33家企业使用天海标准、58家企业协同建立管控体系、联合38家企业共同叫响“鹤壁线束”品牌,目前本地产业配套率提升15%。

  天海集团频繁出现在德国慕尼黑电子展、上海国际汽车零部件展等国内外舞台,将“鹤壁制造”开拓到东南亚、欧洲市场。2025年6月,入围“2025年中国汽车供应链创新成果”。8月,天海集团主持或参与编写的2025年10项关键标准,9项为国家标准、1项为团体标准,为中国汽车标准化建设注入“天海力量”。9月,天海集团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车用电路系统分会轮值理事长单位身份,承办“2025中汽协会车用电路系统分会行业发展大会”。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鹤壁经开区把“两业融合”摆在重要位置,多措并举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5年9月,鹤壁经开区服务业重点项目晒出亮眼“成绩单”。工业软件产业园1个月入驻海弘软件、梦云科技等6家创新型企业,其中海弘软件系统入选河南省首版次软件产品名单,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案例服务商。以“清北”团队为核心的梦云科技,自主研发新一代镁合金AI无人机核心算法,全力构建以AI集控指挥平台、特种无人机和业务传感器、智能无人机机场(巢)为核心的空天政务系统,目前已在交通事故处理、河道巡检等场景得到有效应用。

  创新驱动,激活发展新动能

  走进鹤壁经开区,处处洋溢着科技创新的蓬勃生机。近年来,鹤壁经开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创建省首批数字化转型示范区、省协同创新试点开发区。

  在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对一批光芯片进行最后测试。这家联手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建立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是河南省第二家、鹤壁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入选“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十大优秀典型案例”。公司凭借在有源光芯片及器件、无源光芯片及器件、光缆连接器、高分子材料四大业务领域的深厚积累,已成长为全球光通信行业核心芯片及器件解决方案提供商。

  仕佳光子的成长,是鹤壁经开区推动“科技—中试—产业”贯通发展的缩影。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鹤壁经开区出台《开发区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开发区推进中试基地建设发展规划》,坚持中试筑基与专项引领并行,通过全社会科技资源集成,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突破,探索建立“产业立题、企业出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的协同机制,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河南明镁镁业公司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重点专项,实现了鹤壁市镁产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零”的突破,创新发展成为鹤壁经开区最鲜亮的底色。

  改革开放,优化产业新生态

  改革为笔,勾勒蓝图。鹤壁经开区从成立之日起,就坚定传承改革基因,发挥排头兵作用,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持续深化“管委会+公司+产业研究院”模式,探索“亩均论英雄”、土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标准化建设、功能区社会治理能力等标志性改革事项,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展堵点卡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开辟新空间。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鹤壁经开区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把打造鹤壁对外开放新窗口作为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不动摇,持续实施外贸攻坚行动,支持仕佳光子在泰国设立子公司,共培育外贸型企业177家,“经开制造”出口品类达61种,行销美国、德国等42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上半年海昌智能出口同比增长27%,仕佳光子同比增长85%。

  筑巢引凤,“优”无止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作为国家级开发区,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既是重要责任和使命,也是宝贵发展机遇。鹤壁经开区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努力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深度和广度,从早期的解决劳动力就业到现在的“人才洼地”凸显;从此前的“引进企业、落地为安”到现在的“帮办代办、跟踪服务”,青岛海尔、广州工控、武汉中电光谷等一大批头部企业落户鹤壁经开区,扎根鹤壁,实现了企需我应、双向奔赴。

  产城融合,共建和美新家园

  发展的温度,蕴藏于细节之中。鹤壁经开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围绕“群众期盼、企业呼声”两大需求延伸党建服务,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筹集公租房、人才公寓4200余套,规划建设工业邻里中心,推动产业空间、生活配套与公共服务“三位一体”融合;连接产业园区的蓬莱路、东海路、科学大道建成通车,城市路网更加“血脉畅通”;新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30余处,半亩方塘、暑韵园等街头游园投入使用,“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日常。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鹤壁经开区全力落实鹤壁“十有城市”总体部署,锚定“产城融合”目标,探索产业整合升级、城市更新提质、服务配套完善路径,推动实现“单一制造业驱动”向“人产城协同发展”转型,“园区经济”全面升级为“城市经济”,全力打造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构建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生态。

  “十四五”收官在即,奋进未有穷期。鹤壁经开区正以“追高逐新”之姿,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全速前进,为决胜“十四五”、展望“十五五”写下崭新注脚。

  本版图片均由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

河南日报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鹤壁篇 22追“高”逐“新” 勇毅前行(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鹤壁篇) 2025-10-14 2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