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河南邂逅一场深秋特制浪漫

《河南日报》 (2025年10月20日 第 06 版)

  “当千年宋韵在菊花香中苏醒,当中原文明在创新中传承,你会发现,这趟河南旅程不仅是一场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归乡。”

  □本报评论员 李晓星

  菊香满城品宋韵,文润古都气象新。10月18日,开封菊花文化节如约而至,130万盆菊花在各景区灿然绽放,280万盆菊花将整座宋韵古城装点成一片金色的海洋。漫步街头,各色菊花争奇斗艳,慕名而来的游人穿梭其间,仿佛步入了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城市与花,呼吸与共;市花与城,和谐共生,这种共生关系在开封菊花文化节得到了极致诠释。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的菊花栽培史可追溯至南北朝,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每年秋季,家家户户摆菊、赏菊、咏菊,已延续千年的民俗传统,让这座古城真正成了“中国菊花名城”。菊花迎寒吐蕊、傲霜怒放的风骨,恰与开封这座历经黄河水患、战火洗礼却始终屹立不倒的古城坚韧品格高度契合,成为开封人民性格最生动的映照。

  开封的菊花不但是秋天赠予河南的一份礼物,更是中原大地文旅盛宴的“一道美味”。深秋季节来河南,邂逅的不仅是一场特制浪漫,更是一场与五千年文明的深度对话。

  走进河南博物院,莲鹤方壶静静伫立,青铜纹路间流淌着春秋时期的审美密码。仔细端详,壶身的蟠螭纹饰繁复精致,壶顶立鹤展翅欲飞,将青铜器的庄重与灵动完美融合。不远处的贾湖骨笛,用鹤类尺骨制成的笛身至今能吹奏出清越音色,让人惊叹于九千年前先民的智慧。

  漫步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甲骨片上“妇好”二字揭开了中国首位女性军事统帅的传奇面纱。通过AR技术复原的商代祭祀场景,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这位女将军主持祭典、率军征战的英姿。

  当夜幕降临,“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开始绽放独特魅力。21座剧场、56个方格院落构成的戏剧聚落里,328米长的夯土墙化身巨幅动态画卷,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戏剧的参与者,这种打破观演界限的体验,让每个走进这里的人都成为戏剧的一部分。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不仅是宣传语,更是河南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的真实写照。“十四五”以来,河南奋力推进文旅强省建设,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胜势,用文化认同凝聚起奋进力量,丰富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老君山景区连续多年推出“一元午餐”,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多家景区免费为游客发放一次性雨衣、鞋套,看似简单的举措,传递的是中原大地朴素真诚的待客之道。在洛邑古城,身着汉服不再是为了拍照的短暂体验,而是融入日常的自觉选择。每天傍晚,成群结队的年轻人穿着各朝服饰漫步青石街道,仿佛时空交错下的自然生活场景……始终致力于打造“情感连接”与推动“日常活化”,菊香氤氲中老家河南正以全新的姿态向世界发出邀请:这里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有让传统与当代对话的智慧。

  拎包就出发,下一站就来老家河南,在深秋与初冬交替的这方土地上,感受文旅优等生奉上的融汇古今盛宴。当千年宋韵在菊花香中苏醒,当中原文明在创新中传承,你会发现,这趟河南旅程不仅是一场视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归乡。

河南日报评论 06来河南邂逅一场深秋特制浪漫 2025-10-20 2 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