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风景区负责人林永艺:

多元赋能 精神“立”起来(领航中国·牢记嘱托看变化)

《河南日报》 (2025年10月28日 第 06 版)

  □本报记者 李琳 赵阿娜

  “实景演出还原‘凌空除险’、元宇宙科技赋能带游客穿越至修渠现场、‘渠线测量’等互动演艺可沉浸式感受修渠岁月……”10月21日,记者采访了红旗渠风景区负责人林永艺,他向记者细数了景区的这些“潮”项目。

  今年恰逢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红旗渠风景区在传承红色记忆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在原有实景演出基础上,新增了“修渠快板”“渠线测量”等9个互动演艺项目,真实还原当年修渠的劳动场景。

  “今年我们还全新推出了大型实景演出《太行·红日》,通过沉浸式艺术呈现,让游客更深刻地感悟红旗渠精神,使红色记忆可触可感。”林永艺说。

  传承红色基因,研学是重要载体。去年,红旗渠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研学营地——红旗渠精神营地,可同时容纳5000名学生开展3至5天研学活动。目前,景区已形成红旗渠精神、红色思政、劳动教育等20门系统化课程,覆盖小学到大学全学段,研学线路也拓展为“红”“红+红”“红+绿”“红+文”4大类20条精品线路。

  林永艺介绍,从2022年到2025年,红旗渠风景区接待研学人数从11万人次增长到56万人次,增幅高达5倍。

  此外,景区还推动宣讲形式双向驱动,不仅“迎进来”接收研学群体,更“走出去”扩大影响。2022年以来,走进全国多所中小学累计开展研学宣讲140场,并走进13所高校举办系列活动,有效拓宽了红旗渠精神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让红色文化“潮”起来,红色文创开发是重要抓手。景区创新打造“天河开物”和“林虑山物集”两个特色品牌,其中“天河开物”专注于红旗渠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林虑山物集”则聚焦当地特色农产品推广,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已形成5大系列400余款文创产品和13款农创产品。

  一系列实践背后,离不开科学规划的引领。林永艺介绍,景区先后编制红旗渠研学旅行规划和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自2022年起成功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标杆景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和红色基因库,既提升了红色旅游发展水平,又推动了大思政课、研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我们要让更多来到红旗渠的人,深刻感悟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林永艺说,未来,红旗渠风景区将持之以恒把渠看好、护好,把红旗渠故事讲得更精彩,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河南日报特刊 06多元赋能 精神“立”起来(领航中国·牢记嘱托看变化) 2025-10-28 2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