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信用修复激发市场活力(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河南日报》 (2025年11月16日 第 02 版)

  □本报记者 樊霞 成安林

  “原以为要在山西、河南之间往返奔波,没想到在焦作本地提交申请,3天就拿到了信用修复证明书,企业投标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11月13日,在焦作市政务服务大厅,一家装备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对当地推行的信用修复“跨省通办”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这一幕,正是焦作市破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堵点、畅通要素流动的鲜活实践。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如何打通区域信用壁垒,让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作为我省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试点,焦作市聚焦企业异地信用修复“折返跑、耗时长”的痛点,以一场系统性的改革探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该市将信用修复“跨省通办”作为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首要攻坚任务,成立工作专班,率先联合豫晋鲁三省五地建立跨省信用修复联动机制,推行“信息共享、就地申请、异地审核、协同修复、帮办代办”机制,破解区域协同不畅的难题。

  “为了让政策更接地气,我们专门编制了《白话版信用修复一件事办事指南》和《跨区域信用修复一本通》,并配上操作视频,把机关文变成家常话。”焦作市发展改革委信用建设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累计开展政策解读活动284场,覆盖企业近2000家。

  利用数字化手段,焦作市打造高效便捷的服务快车道。在焦作市政务服务大厅的“信用修复一件事”专区,线上受理时限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线下推行“一窗受理、帮办代办”,提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累计提供帮办服务超600次。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市创新设立的“跨区域信用修复管家”,成为企业跨省办事的“贴心人”,有效解决材料补正等棘手问题。通过推行“即申即办”“一次性告知”,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力争让企业“一次不用跑”。

  跳出事后修复的传统模式,焦作市推动信用建设向事前预防延伸。在“信易贷”平台设立免费“信用体检”专区,方便企业自查自纠、防范失信风险;创新“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机制,对信用状况不同的企业精准施策——为“红灯”企业开设专项辅导,帮“黄灯”企业补正材料,给“绿灯”企业提供预审指导。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为50余家企业高效完成跨省信用修复,成功率达95%,平均办理时长压缩70%,企业满意度达100%,有效打通了区域要素流动的堵点。

  “打破区域信用壁垒,就是激活统一大市场的‘神经末梢’。”焦作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信用修复“跨省通办”改革,不断拓展联动城市范围,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修复效能,为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注入更多活力。

河南日报要闻 02跨省信用修复激发市场活力(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2025-11-16 2 2025年11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