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一人寒 换得万家暖

《河南日报》 (2024年01月15日 第 07 版)

大牛地气田采气工人夜间冒着严寒解通冻堵气井。蔡向阳 摄

  □本报记者 韩春光 本报通讯员 李文昕 付豫蓉

  “爸爸咋还不休假呀?”“越是天冷,爸爸越忙,爸爸在气田忙着采气,才保证了咱们每天可以用天然气做饭、洗澡、取暖!”这对话的母女,住在郑州市锦绣华北小区,女孩的爸爸胡杰工作在华北石油局大牛地气田。

  据介绍,机关设在郑州的华北石油局,2005年建成大牛地气田并实现规模开发,天然气通过输气管线源源不断输向黄河流域,其中近三成输向河南。

  大牛地气田位于陕蒙交界的毛乌素沙漠,冬季常白雪皑皑,很多时候气温比冰箱冷藏室的还要低,许多来自河南的采气工人就奋战在这里。

  “刘师傅,DPH-9号井堵了,需要解堵。”1月4日上午9时,大牛地气田采气管理五区员工、来自南阳的刘其辉接到通知,立即穿上棉衣,戴上棉帽,与助手一起赶赴井场。

  DPH-9号井位于陕西省神木市尔林兔镇榆树湾村,距采气管理五区值班点14公里。由于道路结冰,车辆行驶缓慢,救援人员1小时后才到达井口。

  “判断是管线堵塞。”刘其辉边说边和助手连接管线,准备注醇解堵。该井管线长达6.7公里,给严寒下的解堵添了不少麻烦。中午时分,化排车上甲醇告急,刘其辉和助手只好开车前往距井口最近的33号站求援,在甲醇装车的间隙,他们吃了点午饭,又迅速返回井口。

  夜晚,沙漠一片寂静,只能不时听到寒风呼啸的声音,虽然穿着棉衣、戴着棉帽,刘其辉和助手的脸都被冻得通红。3车甲醇注完,管线终于解通,此时已是次日凌晨。“别看咱冻这么久,这口井1万立方米的产量保住了。”刘其辉松了一口气说。

  “17号站内节流管线频繁堵塞,3口井需要解堵。”晚上10时30分,采气管理三区来自新乡的值班人员王茂金接到电话,立即奔赴17号站。

  “连接不上,过来帮忙。”到达现场后,王茂金发现由于温度太低,注醇软管被冻,一个人根本无法完成安装,就喊站上值班员工帮忙。次日凌晨2时,所有冻堵的气井均陆续恢复正常生产。

  5号脱硫站投产在即,其可接入10多口新井,释放20万立方米产能。来自郑州的气田物资供应站副站长胡杰,每晚都要到现场督促设备调试。

  当值班人员正在调试喷射泵时,压力表指针突然不动了。胡杰判断:一是气温太低,天然气中的少量液体把压力表下的阀门冻住了;二是电伴热不贴合设备。随即,烧壶开水对着阀门缓缓浇上去,读数逐渐恢复正常。他们又对电伴热重新缠绕,喷射泵终于运转起来。

  “只要家乡人民能温暖过冬,我们受这点冷不算啥!”胡杰说。

河南日报基层之声 07愿我一人寒 换得万家暖 2024-01-15 2 2024年01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