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新渡

《河南日报》 (2024年01月17日 第 08 版)

  □李成

  这是什么样的渡口呢?在我的想象里,那是一片大水向天际铺展,汹涌的激流掠过沙堤,浩浩东下;在一片平旷沙滩上,有一两只木壳船静静泊碇,空空的船舱面朝青天,等待三两行人从河堤上下来,沿着一条踩出的小径走到船边,自己解缆,操起桨叶朝着宽阔的河面,向彼岸划去……

  那么,为什么把这渡口叫“新渡”呢?难道还有旧的渡口?那旧的渡口在哪里呢?或许只有一只木筏,由一位老人守着,要想渡河,站上去,就能让老人撑一支长竿,把木筏漂流向对岸?站在木筏上,似乎也不必担心河水浸湿鞋袜。

  这些都闪烁于村里老人的片言只语中。那样的生活节奏,倒也与两岸人民的习性合拍。简单,安静,祥和,仿佛一片天地、一片大水间,必然会有这样的场面,并且从中流溢出淡淡的炊烟,清脆的鸡鸣,咿呀的水车声……

  或许,之所以叫“新渡”是废弃了旧的渡口,而改在河上架起了大桥。现代、气派的水泥大桥,桥体坚固、结实,线条刚劲、流畅,仿佛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任何风吹雨打与洪流都不会改变,也不会让人担心它像木桥一样被腐蚀或垮塌。当初桥建成之时,这一带有多少人眼前一亮,都感觉到新的生活开始了,不管还是否需要渡口,因为有了这么一座大桥,我们完全可以把这里叫 “新渡”。

  因为附近有我外婆的村庄,我从小都到这里来。每次我都痴迷地凝望那雄伟的大桥和大桥下清澈的流水。因为我没有见到它最初建立的情景,我当它自古就存在,简直像与桥下的河水一样,自天地生成那一刻它就在这里屹立。它默默地屹立,每天车水马龙,它渡过了多少人流啊?它的身上驰过多少车辆!这座我童年见过的最漂亮大桥,令外婆的家乡在我心中显得格外有分量。

  我眼见着桥头聚集的村落变成了一个集镇,眼见着镇上的房屋越来越密集,那屋舍与农舍本没有什么两样,都带有一些破旧的容颜,但不要紧,日月飞驰,一段时间不见,它就像一个乡村姑娘进城后不久就出落得光彩照人。小镇由过去的平房摇身一变,盖上了许多高楼,形成了几条街巷,街巷上还安装了一盏盏路灯。夜晚,它再也不会只是这里那里闪烁一两团昏昏灯火,桥上仍模糊一片,现在华灯尽放,连桥头也一片灿然——小镇大有现代化集镇的模样。

  这小镇是怎么变成的,难道一夜之间由一只雉鸡变成了金凤?不,没有这么神奇,也没有那样的奇迹,而是像一只小船渡过了一条宽广的河流,途中虽然没有遇到大的惊涛骇浪,但也不是完全风平浪静,河水里也潜伏着多少暗流!但它终于渡过了,而渡过了河,就如踏上了宽广的大道,它可以迅猛地往前发展。

  这座桥在这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渡河工具,它把两岸车流、人流接通,它日夜帮助这一带的人们,向更美的境地过渡。

河南日报中原风 08家乡新渡 2024-01-17 2 2024年01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