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 口袋公园尽显城市方寸之美

《河南日报》 (2024年01月30日 第 08 版)

  漯河市口袋公园扮靓城市环境,方便群众休闲生活。曹全岭 摄

  □本报记者 卢松 本报通讯员 史峥 魏琳

  “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建好后,我每天都来这里晨练。看着花花草草,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1月23日,家住漯河市湘江路附近的刘奶奶说。该市湘江路与柳江路交叉口西侧过去是一片荒凉地,如今被改建成综合性街头游园,不仅扮靓了城市,也为周边群众增添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口袋公园建设,是2023年漯河市民生实事之一。该市城管局紧紧围绕“增绿量、提品质”,高质量推进园林绿化项目建设,相继建成名都公园、七彩枫林公园等16个口袋公园,新增绿地约5万平方米。按照打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社区生活圈要求,漯河市合理布局和建设口袋公园,将绿色生态融入生活空间,让市民生活与良好生态相得益彰,增强生活幸福感。

  突出民生需求。在选址中,优先向绿化水平低、人口密度高的老城区布局。有针对性地提高部分区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化活动服务半径覆盖率,为附近居民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地。

  融入城市记忆。在建设过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贯彻城市景观生态化发展理念,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合理利用高差地形,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乔灌草搭配的绿化景观。

  位于漯河市区人民路与尚武街交叉口东南角的尚武街花园,紧临原漯河粮食铁路运输线。这条运输线路的发展至消逝的历程,见证着漯河的发展,也给一代漯河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尚武街花园以“共享未来,追忆往昔”为主题,在设计中加入“铁路”元素,追溯历史,使游览者在游园中重拾美好记忆。

  注入文化内涵。在植物及景观小品搭配中,以“食品文化、汉字文化”为景观主轴线,以词牌名命名的方式串联各个绿地,整体提升公园景观效果。利用植物与绿地内的元素、雕塑展示不同的风格,突出不同的植物主题,融入周边街区和社区,在设计上避免“千园一面”,突出漯河本土特征,形成特色鲜明、服务大众的精品景观。

  位于漯河市区白云山路与滨河西路交叉口东南角的名都公园取名“满庭霜·知秋”,因主景树种为银杏,八月桂点缀,每到秋季白霜铺地,银杏叶子慢慢由绿变黄,满目金色,又落叶飘零便知秋,故选用满庭霜为词牌,知秋为名。

  “16个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的良好补充,将散落在全市各个角落的闲置地利用起来,盘活原本废弃、闲置的空间,增加了城市的‘绿度’,也大大拓展了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漯河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小而多、小而精的口袋公园建设将成为漯河市从单一“增绿补绿”向丰富城市绿地服务功能转换的良好契机,未来将打造更多更有温度的城市空间。

河南日报漯河新闻 08漯河 口袋公园尽显城市方寸之美 2024-01-30 2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