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 (2024年02月27日 第 07 版)

  □徐鹏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开创文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高质量发展文化数字化的底气,同时也赋予了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的使命担当。

  以文化创意赓续文化血脉

  高质量发展河南文化数字化,要以前所未有的历史自信心坚定中原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主流地位。一是扎实做好河南考古新发现工作,不断充实中华文化数据库资源。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夏文化研究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挥河南作为中华文明起源地的核心作用;围绕大别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河南特有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红色基因库,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二是以“创意+科技”激发河南优秀传统文化活力,加快实施“文化创意城市建设行动”,发挥中心城市、节点城市、特色小城镇的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和创意要素汇聚优势,以“国潮”引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推进“中华文化超级IP工程”,聚焦考古文博、演艺娱乐、动漫产业、数字文旅等转化落地一批数字项目。三是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正视我省城乡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差距问题,扩大“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的村镇试点,将招引优质创意机构与培育本土数字化乡创人才相结合,采集和转化分散在河南广大乡土大地上的优秀民间文化资源,鼓励文化企业采用分众化策略,提供人性化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唤醒日常生活的文化记忆。

  以技术创新赋能文化数字化

  以技术创新赋能文化数字化,推进文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一是智能化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双千兆”网络协同工程、信息通信枢纽提升工程和“空天地”一体设施建设工程,优化升级5G、千兆光纤、移动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做优做强河南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国家超算郑州中心算力提升和河南中心文化大数据云平台建设,统筹以数据中心、边缘计算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核心的算力基础设施和新技术设施,服务文化资源数据的存储、传输、交易和内容分发。二是加快高端文化技术研发,推动关键技术与文化保护融合。聚焦高精度3D识别、高真实感渲染、高效关联检索等文化数字化技术创新需求,依托高水平科研院所力量,加快文化数字化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突破;发挥郑州、洛阳、开封等城市的极核作用,重点对登封历史建筑群、龙门石窟等世界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据采集和数字模拟,开展数字复原和保护展示。三是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文化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化文化新体验。完善“文化豫约”“百姓文化云”“云书网”等线上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功能设置和服务项目,增强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河南特色文化产品的互动性;充分利用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文化教育设施,搭建数字化文化体验的线下场景,满足群众共享文化数字化成果的需求。

  以产业升级激发文化活力

  数字文化产业具有传承文化和发展经济的双重属性,是数字化时代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新业态、新领域。加快推进河南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在激发数据资源要素潜力的基础上,强化文化对相关行业的内涵深化、价值提升作用。一是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统筹产业协同发展。围绕“一河、两拳、三山、四古都”的空间规划,按照地域接近、互通资源的原则,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等领域,培育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型数字文化领军企业,带动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形成数字文化产业聚集区;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以需求侧身份认同搭建数字文化应用场景,把支持线上线下融合的云旅游、云演艺、云展览、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作为传统产业转型的突破口,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二是培育垂直电商供应链平台,推广“黄河之礼”系列文创精品。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鼓励文化文物单位、旅游景区度假区、文创企业参与“老家河南·黄河之礼”非遗数字馆的建设,全面打造集保护传承、创意设计、线上销售、资讯信息等于一体的综合数字创意平台;以品牌授权和形象营销等方式,提升黄河非遗文创产品、黄河文博创意产品、黄河风物特色产品、黄河文化创意作品等系列的品牌竞争力。三是打通零散的“数据孤岛”,联动文化事业与产业。加快国家文化大数据(河南)中心的建设,贯通省内高校、公共文化机构和科研机构已建成的数据库,推动文化资源数据面向市场开放,实现文化数字化成果的共享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人文学院)

河南日报理论 07推动文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2024-02-27 2 2024年0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