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新村的“梅”好事业

《河南日报》 (2024年02月27日 第 08 版)

  豫西梅园的大棚内,梅花盛开。 叶新波 摄

  □本报记者 韩春光 本报通讯员 叶新波

  龙年春节,在郑州工作的曹娅楠,回家乡卢氏县过年。其间她两次带家人到距县城10公里的横涧乡横涧村豫西梅园赏梅,享受美好时光。“为何来这儿游玩,不去大景区?因为这里景致好,不拥挤。”曹娅楠深有感触地说。

  走进梅园,淡淡花香扑面而来。红、白、粉不同品种的梅花被做成造型各异的花木盆景,形成一道道独特的景观。围绕梅园打造的梅苑广场、观光休闲步道、网红路、特色商业街、文明墙绘等,更是呈现出一幅和美的图画。

  “1992年高中毕业,我就开始随父亲种植梅花。30多年来的耳濡目染,既学会了梅花种植的全套技术,也参与了许多与梅花有关的展览活动。这个梅园的大棚内,种有1万余盆、50余万株、300余个品种的梅花,春节前后竞相怒放,确实吸引了很多游客。”51岁的豫西梅园少庄主秦少华侃侃而谈。

  为何说秦少华是少庄主?须从他父亲说起。了解梅花的人都知道,梅花喜温不喜寒,多产于南方,豫西梅园“南梅北移”的实现,主要归功于秦少华的父亲秦治章。

  20世纪70年代,从西藏当兵退伍的秦治章,到江南一带寻找梅花,带回家乡栽种。尽管历经多次失败,但他却逐渐掌握了梅花抗寒繁育技术。

  20世纪80年代,秦治章在家乡承包了600余亩山地,创建豫西梅园,致力于梅花的抗寒驯化、新品种培育。还创建了中国豫西梅花研究所、长城梅园、黄河梅园等。其中,豫西梅园年产梅花苗木50多万株,创作梅花盆景1万多盆。

  由于他潜心钻研,在收集200多个国内外优良梅花品种的基础上,育出40余种梅花新品种,使全世界的梅花品种由260余种增加到300余种,被誉为“当代梅痴”。

  1998年,秦治章培育的梅花被引种到北京植物园。2006年为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捐赠梅花栽植成功后,他多次向中南海、延安宝塔山、杨开慧烈士陵园、西藏、新疆等地捐赠梅花,还将梅花捐赠到中国驻波兰大使馆,让梅花开遍祖国,走向世界。

  在秦治章和秦少华父子俩的带动下,如今横涧乡的横涧村和寺上村,村旁、路旁、河旁栽种的都是梅花,两村并称梅苑新村,横涧乡被誉为梅花小镇,带动岳春方等一批梅花种植专业户脱贫致富。2017年2月,秦治章主办首届中国豫西梅花节,从此每年一届,一直举办至今。

  2021年10月,秦治章去世,秦少华接手豫西梅园。“父亲、我和我哥都热爱梅花,侄子在北京林业大学读博士专门研究梅花,我们祖孙三代都热爱梅花。目前我们已带动60余户农民规模化种植培育梅花,让100多名闲散劳动力在此就业。从春节前至今,我正忙着与西安植物园在西安市联办梅展,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梅花。今后,我准备把梅花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农民,让他们通过种植梅花发家致富。”秦少华信心满满。

  “新的一年,我们将积极谋划梅花产业园,支持秦少华打造集科研培育、规模种植、观光游玩、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带动更多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横涧乡党委书记侯新兆表示。

河南日报基层之声 08梅苑新村的“梅”好事业 2024-02-27 2 2024年0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