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大门。
上图 1994年4月,河南省中医研究院更名为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当时已下设附属医院、中药研究所、河南省中医药信息研究检索中心、《中医研究》杂志社等机构。
①自主研发的“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诊断仪”(已升级至第三代),获国家专利。
②国家三级实验室的“二维高通量分离制备色谱系统”,是一套用于中药有效成分和标准物质高通量分离、纯化的全自动科研设备。
③主编的《地方志医药文献辑校》丛书,是一部整理地方志古籍中医药文献的专著,是河南省中医药史的百科全书。
④主办的《中医研究》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刊物、国家二类学术期刊。
心血管病医疗团队正在为患者做介入治疗手术。
□李冰 赵莉
根植于中原大地,屹立于商代遗址,从1959年成立之初仅有7名人员,到如今拥有700余人的专业技术团队;从科研领跑、高台起势,到如今的异军突起、全面出彩;从全国较早成立的省级中医药研究院(所)之一,历经五次更名,二次迁建,发展为如今融医疗、科研、教学、产业、文化为一体的国家公立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创造了时代的辉煌篇章,底色不改、成色不减,实现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美丽蝶变。重塑改革之后的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没有止步于前辈的“功劳簿”,敢想敢为、善作善成,奋斗不止、精进不怠,交出了一份难中有为、干中有成、稳中有进的答卷。在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健康委的坚强领导下,必将秉持初心、不负时代、再绽芳华,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助力河南中医药强省建设书写浓墨重彩新篇章。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名为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是我省专门从事中医药研究和临床的科研医疗机构,是省内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中医中药研究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研究的开创者、全省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领域的先驱者。
长期以来,该院(所)科研工作涉足中医药全产业链及中医古籍保护与利用,成功打造了省内独树一帜的全方位立体化中医药科研平台网络,在我省乃至全国中医药科研工作中、在促进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品牌影响历久弥新。
2022年6月,按照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工作安排,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并入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更名为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在中医药事业迎来空前发展机遇的当前,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新一届党委班子积极落实改革要求,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主动扛牢“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使命任务,坚持守正创新,全力谋求突破,全面推动重塑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医院发展活力持续释放,在全省中西医协同创新诊疗领域的主导地位得以确立。
建院60余年的深厚积淀和发展潜力奔涌再现……
深耕科研 助力中医药事业产业创新发展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在成立初期,就先后建立了生理生化实验室、中药相关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为全面开展中医药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石。这在当时全省范围内,是首屈一指的。60余年间,该院历经数次易名、增名,中医药科学研究始终是其最基础的底色。
“60余年初心依旧。”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安鸿志介绍,“‘科学解读中医药理论’‘推动中医药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始终是我院的职责所在和不变追求。”
自建院以来,该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各省中医药科学院及研究院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围绕国家与河南省中医药科研体系规划进行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在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药新药开发、中医药信息研究、文献整理及中医临床等方面深耕不辍、成果丰硕。科学研究覆盖中药材种植、中药加工、新药及制剂研发等中医药产业全链条,兼具研发申报、委托加工和推广运用等中医药科研全流程的综合科研实力和实战经验。
目前,虽更名为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但其组织架构、机构设置、科研职能均保持不变,仍由临床医疗、中药研究所、中医药文献信息研究所、《中医研究》杂志社和中药制剂中心等组成。现拥有2个国家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研究室、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1个SPF级实验动物中心、2个院士传承工作室、12个临床疾病研究所以及博士后研发基地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机构等。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至“十四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新药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攻关等各级科研课题941项,为国内外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200余项,获省部局级科技成果奖381项,取得专利182项,发表论文4000余篇。
在中药新药研发能力及研发成功率方面位居全国前列,并在业界享有较高的信誉度和美誉度。主持研发新药40余项,20余个品种取得新药证书并上市销售,其中通络去痛膏、补肺活血胶囊、芪参胶囊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自主研发丹鳖胶囊、体虚感冒合剂等十余种国家准字号药品,其中丹鳖胶囊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特色药物收入新版中医妇科教材。
羚锐制药是全国首个以中药贴膏剂生产为主的上市企业。“通络祛痛膏”原名“骨质增生一贴灵”,是羚锐制药主营的贴膏剂之一,也是医院从民间验方着手研发的中药产品之一。在中药产品开发研究方面,该院贡献可见一斑。
针对高血压和相关心脑血管病、肾病,以及肝胆脾胃病、肿瘤血液病、肺病、颈肩腰腿痛、糖尿病等疾病的中医研究和诊治,该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在疑难重大疾病联合攻关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方面,自主研发的“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系统”获国家专利,创新研发的“降压宝”系列制剂,惠及国内外高血压患者超千万人次;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研发生产的“益艾康胶囊”,被国家确定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重点药物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方面,非典期间研发生产的“体虚感冒合剂”,纳入上海市抗疫药品,“扶正感康丸”“扶正清瘟丸”等四种制剂在新冠疫情期间纳入医保统筹,中标河南省中医药新冠防治专项课题3项,在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明确的临床疗效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该院研发生产“降压宝”系列制剂、中风胶囊、肾衰胶囊等院内制剂59种,在全省35家医联体单位调剂使用,为院外医疗机构研制制剂28种,为16家医疗机构提供中药制剂委托加工,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省内外40余家医疗机构、300余个制剂研发提供技术服务,已然形成了集研发申报、工艺检测、生产加工、委托配制和推广运用于一体的中药制剂全产业链。大批中药科研成果在惠及广大患者的同时,也为医疗机构及制药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中医药文献信息研究是中医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医院下设的中医药文献信息研究所(河南省中医药信息研究检索中心),作为全国首批八个中医药行业查新单位暨“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分中心”之一,已帮助全省中医药科研、医疗人员提供科技查新等情报服务2万余人次。作为国家“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建设河南项目组”第一承担单位,整理研究中医药古籍400余种,屡屡斩获行业大奖。《太平圣惠方校注》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是河南省获得该奖的第一部中医药著作。《地方志医药文献辑校》丛书,填补了河南省中医药文献研究在方志领域的空白,是河南省中医药史的百科全书。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该院为中医药“守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加快转型 彰显省级中西医结合龙头优势
2022年7月以来,该院新一届党委班子从大局着眼、从小处着手,在“形与势”的变化中把握机遇,在“稳与进”的统一中积极作为,将“国考”“三甲”复审作为提升医院内涵、改善医疗服务的“风向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凝意志,推进“学先进 补短板 强基础 提内涵”活动明方向,实施“3+N”计划定目标,中西医协同诊疗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大幅提升,中西医结合新优势日益突出。
春节期间,该院提前迎来就诊高峰,开启“忙碌”模式,医院的介入导管室也迎来了新年第一波手术排台高峰。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后被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薛先生,刚刚在医院成功进行冠脉手术,该院心血管病团队就辨证给予“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方剂等综合治疗,帮助他更快更好地康复。“术后及早中医介入,手术调养一体康复”,这是该院的优势所在,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所在。
“通过提升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力,中医药在重大疾病中的协同作用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中医药独特优势更加凸显。”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任孝德介绍,“随着临床样本量的增加,也更有利于深入开展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相关研究。”
一年多来,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组织申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等项目17个,获批国家重点科室建设项目、省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省中医高水平专科建设及培育项目等10个。通过强化专科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中西医临床、科研及学术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强化西医医疗团队建设,补齐西医力量短板。先后引进心血管、脑血管、外科、麻醉等西医高层次团队,高质量打造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引进优秀急救团队,重组重建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持续委派医务人员前往国内顶尖医院进修学习西医新技术,同步扩大现代化诊疗设备的投入和使用,推动西医诊断水平和能力持续迈向新台阶。
目前,医院形成了一批中医药优势突出、西医能力较强的专科学科群,打造了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中、西医人才队伍,医院创新资源、发展势能进一步聚集。在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心衰、顽固性心衰、急性脑梗死、恶性肿瘤等疑难危重症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受到了众多患者的认可。
2023年度,该院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陆续开题,新业务新技术开展20余项,医院Ⅲ、Ⅳ级手术数持续攀升,占比超五成,门诊量、住院量较上一年度分别提高35.76%、65.95%,连年获评“河南省群众满意医院”,转型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凝心聚力 书写中医药传承创新时代答卷
面对医院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医院党委举旗定向、初心永擎,在变中求新,在新中求进,在进中突破。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近三年全国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中,该院等级获评均为A级、位列全省第3。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医疗质量得分为历年最高,在落实改革任务的当年,该院取得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成绩,正是医院党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该院新一届党委班子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结合医院发展实际,着力“十个抓”“十大提升”,以高效实干、落地有声的工作作风和具体成效,构建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拼尽一份力、共圆一个梦”的工作新格局,凝聚了医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年来,该院持续深化党的建设,把党建工作融入医院管理全过程。将党建工作链条延伸到每个科室,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持续加强对“双高”人员、科室主任的培养教育,落实“双培养”,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为医院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创新构建以党支部为主导的职工考核体系和科室技术革新体系,推动党支部参与科室重大问题决策,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支部特色年”活动,促进形成“一支部一品牌”,永葆支部活力。同时,坚持精准分层分类,以高水平、专业化培训促进党务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着力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注重培训效果,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
该院党委班子率先垂范,经常深入一线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哪里。急事、要事现场定,诉求、矛盾当面谈,政策、问题限期办,着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作用,以环环相扣的制度创新、绩效改革、流程提速为抓手,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持续解决基层人、财、物、效问题,把大家想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的决心与信心,转化为一项项具体的工作举措、方法和制度,持续增强全院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年来,该院破题基建、院区格局长期不变的客观束缚,最大限度调整扩充业务用房,大规模优化升级院区环境,成功创下“省级文明单位标兵”,以打造“清廉医院”为目标,让清廉意识浸透到干部职工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点滴之中……
一个个问题的快速解决、一件件实事的快速落地,凝聚了人心、统一了思想,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在全省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单位及党支部创建活动中,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党建示范单位和示范党支部双入选培育创建的医院。
2024年新年伊始,全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召开,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同期揭牌成立。根据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组建方案部署,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科研资源将成为组建河南省中医药科学院的重要依托之一,在河南中医药强省建设中持续发挥核心作用。
安鸿志表示,医院将以全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召开为契机,积极融入省级战略性布局,充分发挥医院中医药科研优势,力争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成效,在中西医协同创新中取得新突破,为河南中医药强省建设再立新功。
60余载,栉风沐雨、薪火赓续。该院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立足职能定位,坚守职责使命,在国家经济建设的不同阶段,砥砺奋进、勇立潮头,为中医药传承创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面对新时代新使命,该院已经整装出发,胸怀炽热初心,正以坚定的步伐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