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国医学院(筹建)效果图。目前一期已完工,计划2024年3月通过教育部验收,9月份进行招生。
2023年,张伯礼院士在南阳市十五小调研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南阳市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活动。图为唐河县源潭镇卫生院集中签约现场。
南阳市中医药文化夜市现场。该活动自2022年启动以来,迅速火遍城乡。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司马连竹 本报通讯员 崔松涛
中医中药如何高质量发展?请君且看今日之南阳。
南阳是医圣故里、仲景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辨证施治。”一代代南阳中医人坚守医圣训诫,传承仲景医术仁心,在中医药文化事业不断变革发展的背景下,勇于蹚出振兴中医中药的新路子。
近年来,南阳成功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成立列入政府组成部门的中医药发展局,中医药体制机制创新走在国内前列。南阳总结实践的中医药“医保教产研文“六位一体”的相关经验,被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肯定并向全国推行,南阳市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2021年以来,南阳中医药进入新发展阶段。
南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阳时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建设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这一目标,奋力打造“两地一都”(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强力推进中医药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蓝图上“三区一中心一高地”中的“中医药高地”,南阳将继续在振兴中医药事业道路上扛大旗、做先锋。
树立城市特色文化新地标
2月22日,雪后的南阳银装素裹。位于宛城区温凉河畔的医圣祠更是美景如画,园内红墙朱瓦间白雪铺地,把汉代风格的亭台楼阁映衬得如同电影大片。
阳光下,雪地上,身着汉服与“圣祠红”合影,留下诗情画意的瞬间……如今,医圣祠的汉瓦红墙,正在成为游客必到的南阳打卡地。
医圣祠是为纪念张仲景而设立,因“馆墓祠”一体而被誉为中医祖庭。2021年开始,在医圣祠博物馆的基础上,南阳启动医圣文化园建设工程,力图再现历史上的繁盛景象。
作为历代中医人心目中的一方圣地,医圣祠从晋代始建,历经唐宋明清等朝代多次修缮。文化园一期项目以历史传承为主题,建设有中医药博物馆医圣馆、仲景书院等功能建筑,并基本恢复了清末医圣祠图志记载的历史十八景观。
“医圣故里是中医人的心灵坐标,文化园复建历史盛景,将成为弘扬、传承仲景文化的精神家园。”张仲景博物院副院长刘海燕介绍,今年5月医圣文化园有望正式开园,是集博物馆、国医馆、仲景书院和中医药文化体验地等于一体的特色文化传承园区。
中医文化与历史风情交融,造就了独属于南阳的国潮“IP”,而这只是医圣故里奔赴未来的一个开始。
在农历正月十八举行医圣拜谒大典之外,南阳先后成功举办15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10届仲景论坛和6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2022年成功创设“仲景中医药文化夜市”,中医药文化越来越深入人心、贴近群众生活。
近年来,南阳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中医药资源和自然生态优势,以仲景文化为引领,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核心,以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仲景品牌、南阳艾品牌为指引,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先后出台《南阳市建设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实施方案》《南阳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实施数字溯源、高价值专利培育、品牌培育等中医药知识产权“三大工程”,推动南阳中医药跨越式发展。
“开启南阳中医药强市建设新征程,要在用心挖掘仲景文化内涵上不遗余力,在倾力塑造仲景文化形象上和持续打响仲景文化品牌上不遗余力,切实把仲景品牌打造成为南阳的金字招牌、城市名片。”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提出。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确立建设中医药强市战略,把发展中医药产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全国中医药名都”“世界艾乡”的目标,聚焦医圣文化园、南阳艾等文产品牌建设,努力向着全国性、世界级中医药文旅产业新高地大步迈进。
打造中医药振兴策源地
2月17日,南阳市公布的2023年度全市中医药十大新闻中,这样一则消息令人瞩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受聘河南国医学院(筹建)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和张仲景实验室(筹)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
在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白桐干渠边,河南国医学院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教学、科研、宿舍等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招生。该项目依托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而来,与医圣文化园同为南阳打造“两地一都”的支撑性工程。
“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一直是南阳中医人的梦想,河南国医学院项目建成后将承担起打造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高地的重任。”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局长崔书克说,培育人才是振兴中医药事业的根本所在,南阳作为仲景故里责无旁贷。
崔书克介绍,河南国医学院将是一所以传承仲景学术为主、医药并重的综合性院校,努力在临床理论实践、经方应用创新等领域实现错位发展。此外,筹建中的张仲景实验室也将建设经方研究开发等六大中心,突出医圣仲景学派作为“经方之祖”的特色优势。
每年夏秋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中医药人才都会来到医圣祠畔的“仲景书院”,聆听国医大师、中医名家开堂授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仲景经方传人”。 自2017年以来,仲景书院已培训结业三期学员,累计培养308名仲景经方高级人才。
近年来,南阳市委、市政府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以建设河南国医学院、张仲景实验室为引领,深入实施“岐黄工程”“仲景人才工程”,建强一支结构合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中医药发展人才队伍,着力打造仲景经方人才高地。
以仲景学说为代表的经方派中医药理论,在南阳开枝散叶、传承播撒,同时,用经方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也是越来越多南阳青年医者的追求。
2022年5月,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南阳市中医院。这一国家级平台的落地,将为南阳中医药影响力向域外扩散提供极大助力。
“我们以此为契机,联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实施管理、技术、品牌平移,将建成脊柱、关节、创伤、康复、运动医学五大中心。”崔书克说,以南阳市中医院为“中医高地”核心,下一步将利用、发挥中医药比较优势,带动全市中医医疗专科水平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全国领先健全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市各县区中医院建设10个骨干专科、全市100%的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馆、92.3%的村卫生所(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南阳中医药事业突飞猛进的生动实践。
探索“防治康养”新路径
在高铁南阳东站,“南阳中医有三宝,仲景、正骨和艾草”的宣传标语十分醒目。走进如今的医圣故里,中医药元素扑面而来。
“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走进南阳市十五小、第五完全学校等充满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校园,《药性赋》的朗诵声从教室和操场响起。
在南阳市第五完全学校,建起了一期占地8000平方米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基地,建设有百草园、仲景文化长廊、仲景学堂、中医标本馆、中药炮制体验区、耕作区等。“小小中医”在特邀专家的带领下,识药材、辨药性、背汤诀。
在南阳市开展的中医药进校园活动中,2023年就有35万中小学生参与,参与学校近900所。
不仅是中医从娃娃开始抓起,在南阳,老百姓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中医药氛围十分浓厚。
身体不舒服时,打个电话、发个微信,自己的“家庭中医师”会立马回应;想吃中药调理,在村里问诊,县级医院的专家完成审核配送……这些中医药服务,已经在南阳成为现实。
专家义诊、健康咨询、中药养生膳食指导、常见中草药辨识、艾产品展示、现场针灸体验……从拔火罐到艾灸,从汤药到膏方,逛中医药文化夜市收获健康,成为南阳市民的一项独特体验。
依托全市6家三级中医院,17家二级中医院,51家一级中医院,932家中医诊所,万余名中医师资源,2022年开始,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和万名护工居家养老服务“双万”活动,推进“中医药文化夜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深入千家万户、大街小巷。
截至2023年,南阳市家庭中医师与常住人口签约率达9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427万余人次,累计履约1727万余人次,其中为重点人群提供955万余人次健康管理服务。据介绍,去年7月,南阳“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经验再获肯定,向全国推广。
“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是南阳中医药事业再次领先全国的又一理念。
崔书克表示,在家庭签约、推进中医“防治康养”服务、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的基础上,南阳正尝试探索改革一套绩效考核办法,推动中医院从回归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公益属性,到形成一个南阳特色“防治康养”的新模式。
一个地级市如何振兴中医药事业?南阳已经开出了自己的“药方”。
种“名药”、塑“名企”、建“名园”、育“名艾”、办“名展”、创“名城”,是南阳建设中医药强市的“六名”战略。2024年,南阳还将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提升”“中医药文化弘扬”“国际合作交流”和“千亿产业培育”四大专项行动,构建千亿中医药产业体系。
在医圣故里南阳,中医药发展已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事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