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路径创新

《河南日报》 (2024年02月29日 第 11 版)

  □王焕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推进乡村治理,要充分发挥数字科技优势,完善“数字+”治理模式,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平安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乡村治理数字化、服务精细化水平,以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数字化技术在基层乡村已经广泛应用。最为典型的是,智能手机已基本在广大农村普及,农村已经进入了“农民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一机在手、 世界便游”的自媒体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基层党组织加强乡村治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可以利用发挥数字技术便捷、精准等优势,为乡村治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平台,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海量的信息云集,加之信息错乱复杂、真假难辨,广大村民应接不暇,也给基层乡村治理带来新的难题。基层党组织要增强互联网思维,化被动为主动,推动传统治理方式向现代治理方式转变,利用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实现基层治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实现治理手段的科技化、治理效能的便捷化、治理对象的亲民化。

  数字化治理能够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基层党组织通过构建数字化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对乡村治理对象和治理领域的静态管理和动态跟踪。从宏观上能够实现对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医疗、资源状况等综合监测管理,实时完成对乡村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和精准掌握,有助于基层党组织根据客观实际,精准制定政策措施,提高乡村治理的科学性和效率。数字化政务村务管理透明、便捷,减少了村民线下办理的交通难、排队难、时间长的问题。利用数字化推动党务、政务、村务信息公开,实现了决策民主、管理科学、监督透明高效。

  数字化治理能够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数字化技术运用到乡村农业生产领域,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准高效管理,实现增产增收,提高疾病和病虫害防治能力。对农村副业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数字化+渔业养殖”“数字化+畜牧养殖”“数字化+休闲观光”等数字经济逐渐铺开,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升级再造,农村电商、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直播带货日益流行,也给农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和致富渠道。

  数字化治理可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乡村资源配置,提升乡村道路、水利、建筑、环境等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设计水平,同时,通过开展“互联网+远程医疗”“互联网+技术培训”“互联网+文化服务”等平台建设,有助于解决乡村公共资源配置与城市社区差距较大问题,进一步解决群众生活健康、生产技能、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创新路径

  数字乡村为农村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促进乡村治理从传统向现代化治理转变。未来,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数字乡村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农村治理创新和进步。

  实施数字化治理阳光工程。利用互联网便捷渠道优化农村信息公开渠道,各个乡村根据实际建设专门的网站,依据法律规定,推动乡村党务、村务、财务等的网上公开管理,实现公开的常态化、规范化。实施数字乡村事务公开清单制度,按照规定的程序、流程公开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公共管理服务、乡村振兴计划、评优奖先、关爱帮扶等重点项目、重大事项。规范村务档案数字化管理,分类别对村级重点人群、重要事项建立电子档案,确保信息存储规范、信息查询便捷、信息完整准确。建立推广乡村事务数字监管管理平台,应用“村务小管家”“乡村公众号”等,推进乡村事务民主公开,确保群众能对乡村政务、事务进行公开监督,最大程度上杜绝乡村事务矛盾隐患。

  建设数字化联防联控平台。依托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互联网设备供应商,建设乡村安全云平台,助力平安乡村建设。基层党组织要多方统筹资金,建设数字化联防联控智慧治理平台。依托村委会办公场所建设数字化联防联控中心,建设组、片、街道、户支线网络,在街道、房前屋后、主要路口等关键点安装高清摄像头以及其他可视化设备、语音对讲系统,通过设备远程操作、数据云存储等方式为村委、村民提供24小时安全监控服务。运用“智能管控云平台+安防技术设备+云端存储+通信等服务”的一体化乡村治安防控手段,实时监控、收集防灾减灾、矛盾纠纷、治安防控、特殊家庭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数据,发现问题,实现信息预警—处理接单—平台联动—反馈结果的闭环操作,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介入乡村治理,处置突发事件。

  构建数字化乡村智能安防系统。数字化乡村智能安防系统是包括乡村防盗报警系统、居民户语音对讲系统、村庄电子停车场管理系统、村庄红外周界报警系统、村庄电子围栏、电子巡更系统、家庭门禁系统等安防系统集成。以家庭安防系统为例,利用室内外摄像头、手机移动终端、智能音箱、可视门铃、蓝牙系统等硬软件组合,叠加门窗磁传感器、医护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多元化的家庭安防套装,融合设备联动、治安报警、疾病呼救、AI识别、消防救灾、应急处理等功能,为群众开展全栈式服务,实现智慧安防系统的“全域覆盖、全程管理、全员参与”,筑牢乡村建设的安全“篱笆”墙,真正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例如,在自愿基础上,留守老人和儿童家庭接入安防监控设备、报警装置,通过远程云端程序,外出人员能够实时查看家庭成员活动轨迹,和他们进行视频、语音互动,既能满足村民看家护院需要,又能满足亲情维系、安全看护、照顾老幼的需求。

  (作者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2023年软科学项目: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助推乡村振兴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2400410226

河南日报专版 11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路径创新 2024-02-29 2 2024年02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