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皓召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确立和完善,充分明确了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目标的新时代文化使命。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既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集聚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总思路、总要求。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伴随着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必定是在强大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和赓续。
树立文化自信是青年大学生的鲜明底色。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人”不仅要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才”,更要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和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己任的历史自觉。因此,青年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根植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作为自身最鲜明的底色,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高校要把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育人的全过程,突出三条育人主线,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突出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线,筑文化自信的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在高校育人实践中,应始终掌握课堂阵地,牢牢把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的培育和引导。在内容上,进一步优化教材体系和结构,注重理论教材差异化编写,深刻把握青年大学生成长阶段心理特点,突出通俗易懂,避免刻板说教,让马克思主义课程与青年大学生真正产生同频共振。在教法上,强化教师能力提升,用青年喜欢的语言、喜欢的方式,形成有效的信息对流。在实践上,开创校地结合文化实践教育体系,构建高校资源就近与地方对接机制,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文化交流等,让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统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核心和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
突出继承中国革命文化主线,强文化自信的筋。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中共同创造的革命文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革命精神的体现,更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筋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源泉。在高校育人实践中,革命文化教育要融入课堂,依托诸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和革命精神,增强革命文化意识; 充分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学生开展对革命文化基地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文化的魅力。在新媒体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设革命文化教育网站或在线课程,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革命文化知识。在师资端,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邀请革命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专题讲座、论坛等宣传革命文化的重要性和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革命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突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线,培文化自信的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成熟和发展,本质上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产物。在高校育人实践中,要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通过课堂教学、专家学术讲座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实践上,与高校当地文化传承基地、文化机构等合作开展各类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组织上,成立校内优秀传统文化协会并有效开展工作,形成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氛围;在技术上,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建设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其承担文化传承使命的自觉。
(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