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汤传稷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倡导读书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尤其具有现实意义。然而,近日记者在基层走访时却发现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一些县乡的新华书店门庭冷落,有的甚至闭门锁户;相当一部分乡村农民,一年下来也不曾看过一本书。
透过这一现象,背后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在推进全民阅读的过程中,该如何在广大基层打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如何让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部分基层新华书店生意惨淡
4月11日中午,记者在位于光山县城关镇正大街的新华书店内看到,书柜上陈列的书籍,绝大部分为中小学生教辅用书,其他类的图书极少,而且很多标明综合类的图书书柜上,只有分类标签,架上则空空如也,前来买书的顾客寥寥无几。
县城新华书店客流量虽少,但至少还在开门营业,而许多基层乡镇的新华书店,干脆关门闭户,偶尔开门营业。
记者在该县北向店乡一条街道上看到,一处门头上写着“新华书店”四个大字的门面房,有三道卷闸门,全部锁闭。随后,记者到该县的罗陈乡、马畈镇、晏河乡等乡镇采访了解到,这些乡镇的许多新华书店,也存在类似现象。
当地群众反映,这些乡镇的新华书店,平时都是锁着门,只有在开学之际偶尔开门。开门的时候,许多家长蜂拥而至,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前来为学生购买学习资料的。
光山县新华书店经理于良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基层乡镇的新华书店,几乎完全依赖教辅图书“输血”生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这部分人阅读需求相对较少。另外一个原因是,网购图书价格便宜,图书种类全,下单后还能送书上门,相当一部分读者走入了“网上书店”。
营造读书氛围任重道远
记者在信阳市部分县乡采访看到,不仅是基层乡镇的新华书店门庭冷落,一些个体经营书店也是大多依赖销售教辅类图书生存,真正针对成年人阅读需求的书店极为少见。
息县退休干部孙先生认为,广大基层群众并不是不喜欢读书,有很大的原因是读书不方便造成的。大的图书馆虽然藏书很多,但是往图书馆跑着借书再还书,还是觉得麻烦。而在社区或者家的附近,又缺少方便借阅图书的场所,有的公益性书屋虽然提供一些图书,但又不是自己所喜欢的。
西峡县长期在基层工作的辅警于德恩告诉记者,周围书店或书屋提供的图书品类少,想读到自己心仪的书籍,城市居民可以网购,但对于一些年纪稍微大的农村人来说,购买起来并不太方便,而对于电子图书的阅读,他们更是闻所未闻,很少接触。近年来,上级部门或者一些文化单位经常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对此许多群众是欢迎的,可是由于这些活动提供的图书品类和数量有限,并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基层群众的读书需求。
让阅读成为时尚需多方给力
于德恩建议,在广大农村,应发挥好农家书屋的作用,不仅要完善硬件配套设施、丰富图书品类,也应该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方便群众借阅,才能让其真正成为基层群众、普通农民的精神补给站。
有关人士指出,推动农村阅读发展需要多方合作,建设完善的阅读基础设施,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阅读教育培训和引导,才能让农村居民享受到和市民一样的多彩阅读生活。
推动农村阅读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除了建设健全图书馆和阅览室,吸引农村居民积极参与阅读,还可以通过建立农村阅读推广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如举办阅读讲座、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设立阅读角、建立社交媒体平台等,激发广大农村居民的阅读热情。
针对互联网普及不足、农村居民获取信息渠道有限的问题,可推广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等,建设农村数字图书馆,提供在线阅读服务,加强互联网覆盖,扩大农村网络接入,便利农村居民获取信息和阅读,从而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