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阅读

《河南日报》 (2024年05月23日 第 08 版)

  □廖华歌

  阳光普照万物,阅读点亮人生。

  心灵的愉悦,来自精神的富有,精神的富有很大程度上来自阅读。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言尽人生不同阶段对读书的不同认知、理解和体悟,蕴含着终生阅读的不同况味。

  数千年中华文明得以长存于天地之间,离不开一代代人孜孜不倦著书与读书。在古人认定的四十件乐事中,“阅书”位居前列,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书;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灯下读书与月下怀友,历来被视为令人神往的人生至境。

  一直以来令我敬佩的读书者不胜枚举,王馨是其中之一。我与她同为两届河南省人大代表和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我们一起开会、调研、走访、参加培训,一路走来,若把两人在一起的日子加起来,至少也有一年多时间。

  每次见到她,我总是静静凝望着,默然向她行注目礼,强烈的钦敬之情涌满心头。她分明是一本励志之书,我每回品读都有新收获。

  看上去,70后的王馨要比她的实际年龄年轻,岁月的风霜,将清丽的她锻造得睿智深沉、坚韧明慧,具有非同寻常的生命特质。我深知她的胃是生活的苦难撑大的,她的襟怀、气度是诗书喂养出来的。

  王馨13岁时,品学兼优的她正上初中,父亲突然病故。她含泪辍学,帮母亲撑起贫困的家。16岁时,她不得不用别人的身份证报名去南方打工。临行前,她将自己的初中课本全都背着,她要学习,更憧憬有朝一日自己能坐进大学课堂……历经数年的潜心自学,海量阅读和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令她梦想成真,考取并完成了北大光华EMBA,获硕士学位,成为励志典型。她将自己由一个农民工、一个打工妹,读成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优秀专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读成了能干大事的专业技术才俊——她主抓研发制造的钻头直径比头发丝还细的线路板微钻针,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第一……

  从第一次相识至今,每次开会、调研、培训,无论时间长短,她的行李箱里,永远都鼓鼓囊囊装满要读的书:《平凡的世界》《经济学原理》《乔布斯传》……每次站在她打开的箱子前,呼吸着书籍的气息和味道,我都自愧弗如,深感自己是那样低矮和“贫穷”!有了她带的书可随时翻看,我每每偷懒,自己不再带书。在行车途中,在紧张的会议间隙,在入睡之前,她都会抓紧点滴时间勤奋阅读。有时候,我很想跟她闲聊一会儿,但见她如饥似渴埋头深读,就不忍干扰了。与之同届的代表们赞叹:王馨的实际学识,早已超过了研究生水平。

  曾经,在王馨完全无准备时,我突然认真地问:假若现在让你独自一人,到一座杳无人烟的荒岛上生活,简单的衣食除外,行前只允许带一样东西,你将带什么?

  当然必须是书啊!没有任何迟疑,她脱口而出。她道:“唯有书籍才可驱赶深度的孤寂与荒芜,只要有书看,再艰难困苦的境地,也能像茨威格《象棋的故事》中那位B博士一样生存下来,倘若无书可读,很快就会熬不下去而死亡。”

  她的成长故事流传开来,一些单位和企业诚邀她去办讲座、做报告、开座谈会,她一概谢绝。她一贯光而不耀、云淡风轻,永远谦逊尚实,静水流深,平野寂无声,大雁自飞过。

  她感慨,在阅读已蔚然成风的今天,特别要注意克服轻阅读、浅阅读、飘阅读,要让深阅读成为常态,向经典进军,经典,是岁月淘尽黄沙留下的金子。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早已成了王馨重要的生活内容,对她而言,每天都是新的“再出发”!她说,她钟爱杜甫、陆游、苏轼等古人描写读书的诗词,唯读书才是自我充实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心中有书,脚下才有路,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胸中书本的厚度,就是他的人生高度。只有置身时代洪流,在浩瀚的知识大海里畅游,才能永远行进在山外有山、远方更远的长路上……

河南日报中原风 08一生的阅读 2024-05-23 2 2024年05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