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铎印
近日,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暑期旅游市场专项治理,排查多个景区的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观光车及电梯等特种设备,对发现的8起风险隐患下达指令书,责令限期整改。(据8月14日中国消费网)
各种游乐设施、空中索道承载着游客们激情欢乐的同时,其安全性能和背后的监管力度是否跟得上,牵动人心。据报道,前不久,广西德天瀑布景区登高观瀑魔毯项目发生故障,事故造成1名游客死亡,60名游客受伤。特别是夏季,不少景区以避暑为卖点,如果救生设备检查和安全提示存在疏忽,漂流等刺激的水上项目就会大大增加游客落水受伤的风险。
时下,旅游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很多景区推出高空玻璃栈道、攀岩等游乐项目,以迎合游客需求。应该说,重视消费者的游玩体验,是顺应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举措,但一些景区未能兼顾好趣味刺激与安全的关系,安全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严重缺失。
安全事故暴露出一些游乐场所、旅游景区的设备运维存在漏洞,旅游高峰期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保障游乐设施安全,容不得丝毫怠慢。祸患常积于忽微,千万别忽视游乐设施的一些小隐患、小问题、小故障,绝不能让游乐设施带病运行。各地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应加强协作,瞄准重点场所景区、重点游乐设施设备、重点时段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督促倒逼游乐场所、旅游景区增强自律意识,规范运营行为。游乐场所、旅游景区要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重视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和应急物资配备,对安全保护装置等开展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对游客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
安全无小事,警钟须长鸣。各地各部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各项管理规定,提升监管效能,保障大型游乐设施安全,将各类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为游客营造更加安全、规范、放心的消费环境,促进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