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

特色经济赋能民富县强(礼赞新中国 出彩大中原·南阳篇)

《河南日报》 (2024年09月23日 第 16 版)

  ①龙成集团科研中心项目。陈思远 摄

  ②老界岭山地滑板车深受游客青睐。 西陕县委宣传部供图

  ③五里桥镇稻田村帐篷部落。曹波 摄

  ④西峡恐龙园精彩纷呈。王少光 摄

  绿水青山环绕下的美丽西峡。许小康 摄

  龙成集团海洋平台及工程用钢项目建设现场。吕文杰 摄

  西峡县国家级食用菌交易市场项目建设现场。刘禾 摄

  丰收的喜悦。 刘宜杰 摄

  □范亚康 刘禾 李艺潇

  仲秋时节,万物渐丰,龙乡西峡处处是丰收景象。龙成集团投资32亿元的海洋平台及工程用钢项目进入试生产,西峡特钢从此迈向海洋,特钢产业入选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万亩猕猴桃迎来采摘季,“西峡贝贝龙”品牌首次授权民营企业使用,公共区域品牌建设迎来新契机;老界岭彩林秘境缓缓拉开帷幕,随着全省民宿康养旅游产品宣传推广活动启动,西峡入选全省四大特色民宿线路……

  伏牛山中飞出“金凤凰”。2024年上半年,西峡全县生产总值增长9.3%,高于全市3.2个百分点,9个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市第1位。其中,以特钢、新材料、汽车零部件、中药制药及绿色食品四大百亿级集群为主,新能源和新兴矿产材料两个新兴产业为辅的“四主两辅”产业实现产值380.9亿元,增长9.4%;“菌果药”三大特色农业稳健发展,新增香菇2000万袋,改造提升食用菌基地2000亩、猕猴桃基地3500亩、山茱萸基地1.6万亩,新发展连翘、柴胡等中药材5400余亩;老君洞紫荆花节、“亿年山海·西峡城”极光夜宴灯光秀、威亚飞天国风秀等活动亮点纷呈,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536.2万人次,综合效益3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1.5%。

  转型升级 提振特色农业

  作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西峡坚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实现“生态优、产业兴、百姓富”。

  食用菌产业新模式。完成全县16个乡镇所辖村(社区)海拔、温度区间摸排统计,制作区划图,并运用大数据分析各区域气候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出菇时间,增加产量。以数据为蓝本,积极探索设施农业、数字农业,在全县范围内试行“四季出菇”模式。目前,以重阳钰森、寨根香菇基地为引领,200余户菇农发展“四季出菇”大棚200亩,改造老旧菇棚、设施提升改造500余亩。同时,持续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拉长产业链条,建设标准化基地200多个、专业村184个,加工企业500余家,产业综合效益200亿元,累计出口达到97.51亿美元,占全国香菇及制品出口额的三分之一。

  猕猴桃产业新气象。2023年,西峡猕猴桃产量增加30%,价格上浮20%,直接效益增加近1亿元。今年预计亩均产量比去年增5%—10%,价格上涨5%。西峡猕猴桃从建立全国第一个大面积人工育苗基地、全国第一个猕猴桃人工栽培基地至今已有40余年,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近年来,西峡县坚持走政策引导、企业引领、大户带动、农户主体、适度规模的发展路径,对建设改造达标基地实行奖补政策,持续推广“五改五提升”技术标准,累计断带补齐2000余亩,发展高标准基地5000余亩,改造“三低”老园1万亩以上;推进果园托管和流转,推行适度规模承包管理的“大园区小业主”模式,盘活闲置资源;建设猕猴桃集散存贮中心,逐步完善种植管理、农资供应、壮苗培育、鲜果销售、冷链仓储等产业服务体系,探索“即食”猕猴桃,打响“中国人的阳光金果”西峡猕猴桃品牌。“全国知名猕猴桃生产强县、豫西南最大的猕猴桃贸易基地和农游一体观赏中心”的发展目标越来越近。

  中药材产业新布局。西峡县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有各类中药材1328种。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西峡县确立了“131”产业布局,即持续稳定提升1个品种:山茱萸;重点发展壮大3个品种:连翘、黄精、柴胡;适度订单发展1个品种:曲茎石斛。今年上半年,依托各类经营主体,通过挖掘坡地、荒地、渣场等资源,采取野生资源改造补造、林下种植等措施,累计新发展中药材5400余亩,规范提升山茱萸基地16000余亩。米坪镇中药材储备库二期建成投产,新增储能3000吨,累计达到7000吨,全国山茱萸集散交易中心建设初具成效。同时,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技术团队,推动山茱萸药食同源开发,4款山茱萸保健品的组方进入论证阶段。

  目前,全县以猕猴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达到14.5万亩、以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基地30余万亩、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规模稳定在年均3亿袋,年综合效益超过3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来自三大特色产业。202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4067元,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376元、4014元。

  延链补链 做强特色工业

  “我们的海洋平台及工程用钢项目通过技术革新,每台双流板坯连铸每班在线操作人员仅6人,工序能耗稳定在3千克标准煤/吨,较国家标准减少近一半,生产铸坯合格率超过99.5%。”龙成集团副董事长张立新介绍。

  特钢产业持续领跑,是西峡县锚定工业立县、兴工强县目标的生动侧写。今年以来,聚焦产业群,紧盯产业链,大力支持骨干龙头企业裂变上新项目,构建形成迭代发展新动能是西峡工业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围绕主导产业、县内企业、特色资源优势,西峡坚持靶向发力,精准施策,主动出击,把招大引强作为加快先进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一招,不断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锚定产业链招商,做实驻地招商,抓好全领域招商,谋划汉冶海洋平台钢研发生产项目、仲景宛药现代中药丸剂生产线建设、众德公司车桥一体化、西保神龙高端冶金装备研发生产基地、通宇新能源电机二期、顺欣数控精密磨床建设、锋隆模具生产等重抓重推重大项目100余个,有效推进重点产业集群蝶变升级。2024年,全县纳入省重点项目6个、市重点项目96个,各类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471.2亿元,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268.0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6.88%。

  招得来,还要落得下。西峡县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载体,抓好“项目谋划、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四个环节,抓牢“审批服务、要素保障、调度推进、问题协调”四个重点,切实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创新实施“三单三会”工作机制,聚焦各类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难题,每周下发任务交办单;围绕运行存在问题,提前下发问题预警单;每月根据推进情况,下发成绩晾晒单,形成拼、抢、抓、促项目的良好氛围,先后为87个项目解决土地、融资、环保、林业、规划等问题106个。对项目建设各类问题实施分级管理,现场办公会,解决日常问题;项目例会,解决综合复杂问题;县政府常务会议或县委常委会会议,解决疑难杂症。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西峡县不断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上做“减法”,在优化服务上做“加法”,开通绿色通道、潮汐窗口,建立帮办代办服务团队,在全市首家引入“管家+专家”政务服务外包模式,推出政务服务直播,狠抓“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扎实开展集成式热线服务等系列举措,全力打造“西心办”政务服务品牌。创新实施营商环境问题整改提升、学习先进典型、领导现场体验、举措改革创新“四大行动”,坚持每月16日“企业服务日”、周五“企业接待日”、周一项目例会等制度,打造出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的创业热土。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在全省排名三年提升了48个位次,项目保障全省第一,信用环境、市场监管全省第二。

  1至6月份,全县工业经济实现产值450亿元,同比增长7.5%;规上工业实现产值389亿元,同比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9%。上半年经济运行综合考核、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均居全市第1位。

  全域美丽 打造特色旅游

  从2022年6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到2024年全省民宿康养旅游产品宣传推广活动在西峡召开,乡村旅居成为西峡经济新爆点。

  精美小院扮靓大美乡村。西峡县以“共建美丽庭院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开展“庭院环境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小手拉大手活动、文明家风培育、巾帼志愿服务”五项行动,培育命名各级“美丽庭院”示范户2.7万余户。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北部山区,西峡把从事农家乐、民宿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农户列为重点,先后帮助300多家民宿、农家宾馆改造建设,营造更好的迎客环境。

  持续开展“六清”“六治”行动,把破旧房屋、残垣断壁变成菜园、花园、游园、果园,开展三线治理,让废弃物变微景观;乡村垃圾收费机制普及率达70%以上,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有机制、有经费、有人员,迈向常态化;开通人居环境整治村振手机平台APP,拍图片、打分数、下评语、定等级、排名次,人人参与、公开评比,户月评、组季评、村半年评,把美丽乡村带入千家万户。

  有了群众的底子,村庄建设才有了底气。西峡县设立人居环境奖励基金,整合乡村保洁队伍6000余人,全县一盘棋、一张网保护乡村生态;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0亿元以上,提升完善乡村生活污废治理处置能力,改造户厕5.8万户,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污水治理率达65%以上。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美丽小镇2个、和美乡村1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30个,人居环境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农村基础好,承载能力强,引来金凤凰。在太平镇东坪村,投资5亿元的老界岭温泉旅游度假村项目施工正酣;在五里桥镇稻田村,投资1000万元的帐篷部落成为年轻人烧烤野营的宝藏景点;在二郎坪镇中坪村,投资100余万元的孤山坪野营基地每到周末一房难求,猕猴桃、黄桃、甜柿、葡萄等各类采摘园如雨后春笋,西峡大地上掀起了美丽经济新风潮……

  西峡县立足实际,加快构建“以农为基、以文为魂、以旅为体”乡村产业体系,按照“全域旅游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打出生态牌和文化牌,先后荣获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县、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

  改革风劲乘势起,击鼓催征再出发。西峡将永葆“闯”的精神,鼓足“创”的劲头,发扬“干”的作风,只争朝夕,奋发有为,不断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努力交出民富县强、幸福西峡建设的优异答卷。

河南日报特刊 16特色经济赋能民富县强(礼赞新中国 出彩大中原·南阳篇) 2024-09-23 2 2024年09月2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