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黄县六村乡奏响丰收“椒”响曲。焦国建 摄
内黄县后河镇贾河村和美宜居。田贵习 摄
内黄县梁庄镇冯庄村千亩大棚助力乡村振兴。内黄县委组织部供图
□宋丽英
355个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41个“三变”改革试点村初见成效、“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格局逐步形成、15个软弱涣散村旧貌换新颜......金秋时节,这一组组数据、一幅幅画卷展现的不仅仅是乡村振兴的“内黄答卷”,更是一串内黄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发展密码”。
近年来,内黄县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以“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为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队伍、夯基础、强产业、抓治理,努力实现基层党建高附加值,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乡村振兴,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拓宽强村富民新路子,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队伍 建设乡村振兴“生力军”
群雁高飞头雁领。为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内黄县深入实施“头雁工程”,积极运用“五选三审一评议”工作法,坚持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村致富能手、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大学生、退伍军人中择优选拔一批,县乡村分别对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进行“三审”,最后由党员、群众进行评议,做到多维度评价、全方位了解、精准化识别,真正把“有思路、有激情、有情怀,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三有四事”型人才选出来、用起来,切实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群众致富“领路人”。
通过“五选三审一评议”工作法,一批讲党性、懂经营、能带富的村党支部书记脱颖而出。目前全县按“五选三审一评议”工作法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194人。他们带动党员、村民积极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干得好不好,擂台见分晓。在“大比拼、大比武”活动中,21名成功创建“五星”“四星”村的党支部书记轮番上台,通过现场演说、PPT展示等形式,晒出“成绩单”、亮出“硬招式”,展示“五星”支部创建成效。在比试中促进了工作交流,营造了比学赶超氛围,激发了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为激发队伍活力,内黄县发动109名村党支部书记参与大专以上学历提升,锻造过硬素质,提升“头雁”能力。同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工作机制,畅通党支部书记晋升录用渠道,对于创成“五星”“四星”支部村,党支部书记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两优一先”对象,优先作为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选,让村党支部书记有干头、有奔头、有劲头。
为壮大村级后备队伍力量,通过实施农村后备力量“储能行动”,将1100余名返乡创业带头人、种植养殖大户、各类技能人才等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库,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夯基础 搭建乡村振兴“大舞台”
9月23日,夜幕刚降,内黄县楚旺镇堤上村占地1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几十名广场舞爱好者,他们跟着音乐的节拍,尽情地享受着这项健身活动带来的愉悦。
“有了党群服务中心,跳广场舞有了好去处,俺们的生活并不比城市差。”村民王风英高兴地表示。
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其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强不强,直接关联着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近年来,内黄县以“三融三创”模式,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全域矩阵。通过阵地融合、服务融合、资源融合,创建标准化、一站式、示范型党群服务中心,集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村民议事、医疗养老、文化休闲、宣传发布等功能于一体,使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温暖群众。
为切实搭建好党员干部和群众“连心桥”,内黄县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周一村“两委”干部全员值班,周二至周五轮流值班,随时受理群众诉求,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进一步将实事办实,内黄县坚持结合群众需求,整合县域内各部门各类服务项目,全面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切实做到让群众“只进一次门、只跑一次路”,真正让村干部成为全天候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服务员”。
积极引导文明实践站、卫生室、超市、金融网点、合作社、产业项目、人才示范点等向党群服务中心集聚。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加强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为群众提供各种代办服务,实现了村民有事就近办、马上办、一次办。
目前,内黄县累计投资93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355个,其中投入2000余万元新建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13个,打造了村级阵地新标杆。
兴产业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多年来,内黄县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根基、农民增收的根本,依托“产业兴旺星”,积极探索“党建+”模式,推动党建凝聚力转化为产业生产力,铺就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之路。
内黄县围绕“农”字做文章,实施“三变”改革,推动“四链”融合发展,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为内容的“三变”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行“支部建在链上、党员聚在链上、人才育在链上、企业强在链上”的“四链”模式,推动企业与村集体、农户建立资源联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使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群众收入不断增加。
梁庄镇冯庄村是内黄县实行“三变”改革的生动实践。冯庄村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金融”的模式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三变”改革,流转全村1400亩耕地进行全域产业规划,形成了蔬菜种植园区、育苗厂、蔬菜市场、农资市场、剁椒厂五大经济板块。农户采取直接经营、入股分红、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72万元。
目前全县41个“三变”改革试点村形成了二安镇“龙头企业+镇集体经济联合社+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银行”、后河镇“龙头企业+镇集体经济联合社+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保险公司”、宋村乡西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险”等多种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实现了村民增收的目标。
补短板 绘就乡村振兴“美画卷”
仲秋时节,步入内黄县马上乡董庄村,村道两旁一排排新栽植的绿化树生机盎然、一条条新修整的街道宽敞整洁、一个个新规划的小菜园小果园郁郁葱葱……这个昔日被评定为“脏乱差”的软弱涣散村旧貌换新颜。
在整顿过程中,董庄村巧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保整顿工作的制度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用好每周五的“党员活动日”和县、乡、村“包联共建”活动,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党员干部亮身份、带头干,从清理室内、庭院及房前屋后环境入手,向背街小巷、清理坑塘沟渠、村庄周边延伸。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激发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营造了“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浓厚整治氛围。
董庄村的改变是内黄县建设和美宜居乡村的一个缩影。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内黄县以“六清六治”和“全民清扫”为重要抓手,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对村庄主街道两侧的残垣断壁进行整治,对长期无人居住、凋零破败的老旧房屋及残垣断壁,采取出租代管、“一宅变四园”等办法进行整治和粉刷,建成一批小游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为美丽乡村增色添彩。目前全县90%以上的村庄实现了主、次街道“一眼净”目标,乡村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在新时代发展的道路上,内黄县正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更好地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擘画出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