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淇县北部城区鸟瞰图。张胜旗 摄

云梦云海。耿龙飞 摄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张胜旗 摄

淇县西岗镇方寨村千亩辣椒喜获丰收。马强 摄

淇县社会福利中心整洁明亮、设施齐全的亲情陪伴室。马强 摄
□关艳波 马强
金秋九月,踏上朝歌大地,所见所闻,令人欣喜:生产车间机器轰鸣,项目工地热火朝天,广袤田野秋收繁忙,景区商超人流如织,到处涌动着奋进的浪潮,洋溢着勃发的生机。
今年上半年,各项主要指标回升向好,领跑全市。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高新技术增加值增速均居全市第一,圆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目标任务。
“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品质淇县’建设目标,紧扣省委‘十大战略’、市委‘十个聚焦’、县委‘五大任务’,集中精力谋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全县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蓄势的发展态势。”淇县县委书记杨建强说道。
该县先后荣获首批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共同富裕百强县和全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县等省级以上荣誉100余项。
主导产业集链成群
从出口海外的新能源汽车里的安全气囊到遨游太空的神舟载人飞船核心仓内饰层材料,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飞机悬挂的巨幅旗帜到C919国产大飞机航空座椅布背板,这些高科技产品都来自淇县的特种尼龙小镇。
9月26日,在河南特种尼龙小镇,河南邦维高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盘盘尼龙长丝在整经机上变成一个大大的经轴,在喷水织机上与纬纱进行经纬交织,一块成型的坯布就被纺出来了,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公司副总经理吴季文介绍,现在国内每新产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车的安全气囊布产自尼龙小镇。
“一根丝”链起上下游,聚集新动能。近年来,尼龙小镇引进了华峰集团、北京邦维、中化资本创投等一批行业龙头,由一条尼龙66生产线裂变成20多个产品系列,一个百亿级的尼龙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在这座城市中加速形成。
近年来,该县聚焦尼龙新材料、生物制造两新产业和现代食品、纺织服装两优产业,深入开展产业提质行动,围绕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尼龙新材料产业依托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抢抓入选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机遇,着力打造“产学研用”一体、投资112亿元的特种尼龙小镇。尼龙小镇累计入驻项目27个、投产19个,打造了尼龙66安全气囊丝、高性能脱模布等4个单项冠军产品。生物制造产业,发挥飞天生物产业链优势,与省投资集团、中国科学院天工所、浙江工业大学共建河南省功能稀少糖中试基地以及飞天生物科技产业园,目前,飞天生物科技产业园累计入驻项目12个、投产4个,正在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功能糖、生物蛋白、异构酶生产基地。中铝白云石综合利用清洁炼镁新技术工业试验项目全面开工,开启了镁基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的新赛道。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我们的城市建设得太漂亮了,到处都是公园游园,每天早上到公园里散散步、跳跳操,呼吸呼吸清新的空气,真是太惬意了。”家住淇县沬水河附近的刘女士高兴地说。
近年来,淇县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不断健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着力打造品质城市、内涵城市。
沬水河治理项目入选中国“全域海绵”典范案例,朝歌一号线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首选地。完成5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改造提升28条市政道路,建成姓氏小巷等朝歌文化展示街区11条,新建街头游园、口袋公园29处,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1%,城市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品质内涵显著提升。
加快推进“一刻钟生活圈”综合体建设,十个城市社区建成“爱心驿站”,12个智能工会驿站正式投入使用,累计建设“一刻钟生活圈”服务设施930余处,城区“一刻钟生活圈”建设实现全覆盖。深入实施建设“北方美丽城市”十大提升行动、文明城市“补短板、强弱项”十大攻坚行动,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成功创成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等,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创建资格,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现场评估,入围“中国美丽县城典范”案例。
文旅品牌更加响亮
以朝歌遗址公园入口处石狮子为设计灵感的吉祥物猊猊(ni ni)讨人喜爱,以文昌阁为造型的冰激凌香甜可口,注入殷商文化元素的象棋和围棋颇受欢迎……在淇县朝歌老街的朝歌造物特色文创店内,上百件富有浓郁殷商、封神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成为游客的心头好。
近年来,淇县坚决贯彻落实省委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和市委“文化强市品牌彰显行动”,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封神之地·古都朝歌”文旅品牌影响力。
强力推进云梦山5A创建,围绕全域旅游发展,谋划实施各类文旅项目,积极构建景、城、乡三位一体、互为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被评为全国生态旅游典型县。
封神文化出圈出彩。抢抓《封神第一部》热播契机,先后举办“我到朝歌过大年”新春民俗文化旅游节等21项活动,倾力打造《封神“淇”迹》《大商朝歌》等沉浸式体验场景,推出封神文化遗迹游等精品线路,目前共接待游客20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9亿元。“封神影视带动文旅出彩”案例入选全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典型案例。
文旅业态更加丰富。创新“文旅+消费”“文旅+体育”等模式。非遗点亮鲍庄项目顺利通过省厅验收,举办朝阳山登山节、封神“骑”迹自行车赛,策划开展十余个大型节会活动。对寺窑、凉水泉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纣王殿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创建单位、首批“河南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村落”,赵庄、大石岩获评第二批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淇县荣获“河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称号。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淇县紧紧围绕“11156”农村工作整体布局,系统做好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各项任务,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出新出彩,被评为全省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先进县和首批“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文明家园”行动先行县。
跑出乡村建设“加速度”。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32个示范村PPP项目已完工28个,乡村建设入库项目62个,总投资35亿元。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被确定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先后争取5.1亿元实施农村供水“四化”项目,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7%。高村镇入选全省首批中心镇建设试点,北阳镇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强镇。
夯实乡村产业“硬支撑”。国内体量最大的热电联产智能温室项目颐城控股智慧农业产业园一期完工投产,创建省级产业化联合体4家,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立项名单。淇县小米、葡萄、淇河鲫鱼、小番茄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朝歌山”樱桃等10个农产品品牌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名录,形成了以“朝歌印象”农产品电商公共品牌为引领,“朝歌山小米”等70多个区域特色品牌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农特产品网销金额年均超1亿元。
绘就人居环境“新画卷”。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和美乡村“1060”工程,诗画高村、灵山妙境、淇河湿地三个和美乡村组团正在加快推进。创新实施“1+1+2”等工作机制,先后打造示范村107个,占行政村的66%,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保洁覆盖率达到100%,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93%以上,创建省级以上森林乡村36个。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来到淇县社会福利中心,这里房间空调、电视、卫浴等设备齐全,理疗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室、茶吧、文体活动室、影音室、老年练歌房、理发室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目前,该中心养老理念、管理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均达到了豫北一流水平。
淇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做好教育、医疗、文化、稳定等各项工作,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用心办好民生实事。稳步提升教育质量,淇县特殊教育学校挂牌成立,积极与国家名校北京四中联手研学,与省内名校省第二实验中学、郑州第一中学等合作办学,组建7个教育集团、3个教育共同体推进集团化、特色化办学,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城乡全覆盖。大力推进医疗事业,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持续优化公共服务,荣获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优秀县荣誉称号。
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工程,三年实施山区困难地造林10万亩,廊道绿化提升工程150余公里,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40.5%,朝阳山区困难地造林成为全省典范,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全力守好安全底线。围绕防洪减灾、抗旱保灌等五个方面,谋划实施了总投资15.8亿元、65个项目,持续提升城乡防灾减灾水平。统筹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防汛抗旱等工作,固化提升“1361”工作机制和事业单位联合巡逻、“三马甲一袖箍”等做法,连续11年被评为河南省平安建设优秀县。
奋斗铸辉煌,实干赢未来。“下一步,全县上下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品质淇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淇县实践新篇章。”淇县县长侯明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