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丽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新时代新征程,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思想引领作用,帮助大学生构建完善的思想价值体系,树牢服务人民的理念,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
坚持思政课理论渗透力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政课的根基,思政课教师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背景、内容和重要意义讲清楚,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讲清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一系列理论成果讲清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讲清楚,提升大学生理论素养和学习实效。积极回应学生的理论问题,瞄准其需求点,精准教学。思政课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客观把握世界局势,认真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追求真理、感受真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明确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是方法不是教条,每一位思政课教师要深入研究,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破解理论难点,结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深化热点和焦点理论问题研究。
坚持思政课情感感染力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力量,其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才输出的质量好与坏的问题。
思政课教师需精确把握教学内容。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准确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这需要思政课教师潜心研究,正确解释思政课中的概念、内涵、特征、原因等,准确把握学科体系的脉络以及内容的发展变化,培养严谨的理论态度,扎实的理论功底,解疑释惑的理论水平。课堂上理论讲授措辞精准、逻辑清晰、重难点分析透彻、传递信息无误。
思政课教师需精通多门思政课教学知识。掌握交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讲授内容,从微观和宏观上把握几门思政课内在的逻辑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拓宽知识广度、培养国际视野、深耕历史文脉,厚植家国情怀,汲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思政课教学有深度,同时有温度。积极回应学生关切的热点问题,将现实与历史,社会与校园,书本与生活,案例与故事融合,全面客观解答学生疑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发展和当代中国以及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思政课教师需精彩讲授知识。思政课教师需要以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和成长规律,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德感人,用自己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去感染学生,展现真理的光辉,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艺术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潜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有效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精选教学内容,将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对接学生专业因势利导,将讲身边事与国家大事相结合,用事实和逻辑引导学生将理论入脑入心,在学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发挥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作用。
坚持思政课课程创新力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思政课建设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对思政课资源的优化是打造高质量思政课的重要保障。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资源魅力,是确保发挥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引领重要作用的重要环节。
汲取地方资源鲜活的养分,发挥思政课课程培根铸魂的作用。地方资源中涵盖了丰富的内容,有热爱家乡的情怀,红色精神的传承,道德风尚的坚守和改革创新的精神等,能引导学生建设美好家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促进大学生学会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与地方资源近距离接触,更具有感染力和针对性,容易被学生接受、认同和践行。同时又给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拓宽思政课堂,延伸知识传授的手段,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
拓展深厚历史资源供给,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新中国的发展史、改革开放的推进史与社会主义探索史四个角度讲详细、讲透彻、讲深刻。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四史”教育,能更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好把握中国发展的大势,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
积极稳妥推进“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实现网络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科学融合。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突破教学中地点和形式的限制,知识获取更加方便。新媒体技术的支持,提供更多开放教育平台,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网络平台的兴起让教育资源实现共享,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VR等技术手段,构建可视化、交互式的教学资源。注重运用新华思政教育平台、北京高精尖思政课研究中心、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慕课平台和超星教学平台,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坚持“内容为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运用虚拟网络技术,推动移动教学、资源管理、交互交流一站式模式,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使思政课能入脑入心,强化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作用。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