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卖惨营销的灰色产业链

《河南日报》 (2025年01月07日 第 05 版)

  □戴先任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博主在卖惨之路上“花样百出”,亲情悬疑、家庭伦理、爱恨纠葛……各种剧情元素被他们信手拈来,在短视频平台上轮番“轰炸”网友眼球。即使受到网友吐槽、调侃,即使账号被举报、博主遭禁言,他们也能迅速“改头换面”,琢磨出新的卖惨套路。(据1月6日《法治日报》)

  卖惨式直播、卖惨短视频并不少见,成了一些主播、自媒体账号的“流量密码”,有的是通过卖惨带货,有的甚至借此对网友进行诈骗,有的则纯粹就是为了吸引眼球,骗取流量。随着监管日趋严格,平台也加强了对卖惨式直播的管理,但卖惨主播仍花样翻新,套路层出不穷。

  有的卖惨主播,身份从时日不多的“绝症病人”摇身一变,又成了老公出轨闺蜜的“婚姻受害者”……不断改换身份,逃避打击,就算账号被封,他们还是能马上换个马甲继续行骗。

  卖惨短视频刻意造假,炮制热点,赚取流量,形成了灰色产业链。比如,有的背后有专业的造假团队,像此前获刑的“凉山孟阳”等卖惨网红,就有公司专门进行包装,在网上开设运营店铺,编造卖惨剧本。“凉山孟阳”从他地低价购买农产品,打着当地土特产、助农、原生态等旗号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同时,他们还雇用网络水军在社交平台引流控评。而在一些电商平台上,还有人公然售卖短视频剧本文案、直播话术定制、直播脚本大全等商品。

  卖惨主播花样翻新,隐蔽性强,给平台监管带来难度。虽然卖惨短视频花样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卖惨短视频打的是悲情牌,如卖惨式带货、编造离奇剧情博关注带货、利用同情心“套路”带货……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短视频造假不法行为,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斩断背后的灰色产业链。网络平台要能严格审核把关,尽好自身管理责任,对于卖惨摆拍等违规视频、直播,有责任中止其直播,下架相关视频。广大网友也要擦亮眼睛,增强防范意识,避免被人忽悠、蒙蔽。

  卖惨短视频利用消费者同情心,透支社会爱心,不仅扰乱传播秩序,也会削弱社会的信任根基。清除卖惨短视频这样的网络“牛皮癣”,为互联网内容创作和传播划下清晰的红线,才更有利于保障网络空间风清气正,促进短视频行业规范发展、健康发展。7

河南日报评论 05斩断卖惨营销的灰色产业链 2025-01-07 2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