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产才融合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南日报》 (2025年01月07日 第 05 版)

  □张萌 原钰恒 郭中平

  中白国际联合实验室RPF气体吸附净化技术项目团队基于功能纤维的恶臭气体净化技术,通过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成果鉴定,整体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有机硅新材料研究团队与焦作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树脂基高端溶剂型背涂材料百公斤级生产试验取得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

  2024年以来,沁阳市引进的创新人才团队捷报频传。

  “产才融合平台突破了县域经济发展人才瓶颈,通过共享科研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有效破解创新人才团队引进难、培育难、创业难的共性问题。”1月2日,河南省科学院(沁阳)科创园运营中心主任聂宁对走访人员说道。

  产业要发展,人才作基石。近年来,沁阳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抢抓院地合作重要机遇,率先与河南省科学院合作组建了全省首家县域科创园,通过构建“科创园+中试基地+科技企业”融合平台,吸引创新人才团队,让产才融合成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平台引才。沁阳市通过共享科研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有效破解科研单位中试难、创新人才引进难、新兴产业培育难、科研人员创业难等共性问题,科创园已成为集应用研究、小试、中试、成果转化、科技孵化于一体的综合创新平台。该市充分发挥科创园平台虹吸效应,设立“产研人才扶持项目”,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能带动产业升级的科技人才给予重点支持奖励,先后引进专家团队32个,集聚创新人才176人,其中国家级、省级人才66人,转化科技成果45项,制定行业标准3项、企业标准2项。

  产业用才。科创园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积极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赋能。聚焦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孵化科技型企业33家,达成合作30余项,转化科技项目36项,累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00余项;聚焦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引进“微通道连续流反应装置”共享中试平台,有效提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为沁北18家化工企业废气排放的污染物进行追踪溯源,有效促进当地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河南省环保与精细化工中试基地成功导入高科技项目20个,一期14个项目已具备生产条件,有力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生态育才。该市制定“新时代招才引智十二项政策”,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等政策,为新能源电池材料、装备制造、新型复合材料等相关企业,开展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招引工作,实施人才“小气候”创优工程,积极为人才提供医疗服务、家属就业、子女教育、住房补贴、个税返还、户籍转移等服务,每年投入600余万元为高层次人才发放补助。该市持续打造367套人才公寓,其中,为科创园中试基地新投资500余万元打造88套“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并每年为引进的专家教授提供免费医疗体检、生活补贴、个税返还等多项优惠待遇。

  沁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狄丽珠表示,将深入贯彻沁阳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持续完善产才融合平台,聚焦沁北中试基地项目运营需求,积极引进省内外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进一步创优人才生活环境,为沁阳争当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先行区排头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沁阳实践新篇章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河南日报评论 05沁阳市:产才融合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1-07 2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