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化祎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时珍 本报通讯员 魏红
1月7日一大早,寒气袭人。
太阳刚露头,吴玉英就喊上妹妹吴金英一起,骑着电动车到镇上的返乡创业产业园上班去了。
吴玉英是商水县练集镇曲三所楼村村民,今年60岁,比吴金英大一岁。趁着冬闲,姐妹俩一商量,便一起报名参加了镇里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培训,二人很快上岗了。
“在家门口就业,每月能赚4000多元,也不耽误干农活儿。”吴玉英乐呵呵地说,“只要肯干,咱的致富底气就足。”
如今,在商水县,像吴玉英姐俩一样,通过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致富的群众还有很多。
近年来,商水县聚焦“两园”建设(即将现代农业产业园与返乡创业产业园相结合),将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抓手,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也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为确保“两园”建设高效推进,商水县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领导分包机制,出台文件,厘清目标、压实责任。
同时,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布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积极发挥产业优势,该县已在诸多领域打造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两园”建设,吸引了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当地政府为此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包括资源保障、资金扶持、技能培训和政策优惠等,激发了乡土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返乡人员利用在外积累的经验和技术,结合家乡优势,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目前,1家国家级、5家省级、9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98家家庭农场已入驻32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商水县县长沈宗祥介绍。
在“两园”创建过程中,引育产业龙头是关键。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上,商水县以特色种植和养殖为重点,筛选并建立重点企业培育清单,推动技术、资金等先进要素持续向园区集聚。在返乡创业产业园创建方面,以手工业和食品深加工业为重点,成立专业招商团队,紧盯京津唐、宁沪杭、珠三角等地区,开展针对性招商引资。
特优农产品如何才能点“绿”成“金”?一直以来,商水县坚持绿色发展、品牌带动。目前,该县已成功获得认定绿色食品20个、名特优新产品6个,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10个,商水玫瑰正在申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未来,商水县将继续深化‘两园’模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向着更高水平的农业现代化迈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商水县委书记崔卫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