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始终坚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督促党员、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春节期间不仅是走亲访友、迎来送往的集中时段,也是容易麻痹大意,产生节日腐败的关键节点。如何在新春佳节期间,守好“廉”关,过“廉”节,是对党纪学习教育成效的一次检验,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警示和自省意义。
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将清正廉洁作为必备的政治品格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守廉洁价值追求、秉持清廉优良传统,视廉洁为生命、融廉洁入血脉,党对廉洁的要求愈加严格,党的廉洁纪律不断完善,党对廉洁过节的要求愈加明确。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历史的接力棒交接到我们这一代手里,面对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这一时代课题,在万家灯火、阖家团圆的新春佳节,我们要自觉传承“清廉过年”的优良传统,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做到自警、自省、自珍、自励,真正把清正廉洁转化为行为习惯。
廉洁是衡量党员干部道德品行的重要评价依据,廉洁过节是清正廉洁、洁身自律的集中体现。节日,是老百姓近距离观察干部的“窗口”,党员干部在节日的所作所为可以直观反映党风政风,是形成各级官员“口碑”的重要来源。一些党员干部廉洁上出问题,不少就出在节日期间,始于节日期间所谓的“礼尚往来”“人情交往”。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节假日,既是人情往来的“高峰期”,也是群众观察干部的“关键期”,更是检验自身廉洁是否过硬的“试金石”。越是在节假日,党员干部越要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保持清醒、心存敬畏,严守纪法规矩,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廉洁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永恒课题,廉洁过节是加强纪律教育、建设廉洁文化的应有之义。从《管子·牧民》“国有四维,礼、义、廉、耻”的论述,到唐代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诗歌,再到清代魏裔介《琼琚佩语》“不厚费者不多营,不妄用者不过取”的深刻洞见,古人站在总结与劝诫的视角告诉世人,成功大都源自勤俭、破败大都因为贪奢的道理。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的廉政理念,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赢得了民心和支持,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提供了有力保证。继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以来,党的十九大将廉洁政治建设纳入到全面从严治党总体布局。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并特别提出要“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再一次把廉洁政治建设推向深入。
过去一年,党纪学习教育在全党深入开展,全党上下深入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得到进一步强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要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这一重要论述,是对科学认识纪律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的生动诠释,为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科学理论指引。我们要切实增强廉政建设的政治自觉,牢记永远在路上的纪律要求,切实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重要时段、关键节点务必保持思想上清醒自觉,行为上洁身自好,筑牢拒腐防变防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廉洁文化养分、强化廉洁自律意识、砥砺廉洁奉公品格,抵挡住利益的诱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中,彰显廉洁文化教化育人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
(作者系河南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