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致远征程阔(新思想引领出彩之路 通达之路)

《河南日报》 (2025年01月17日 第 T03 版)

  2024年12月28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阳新高速公路沈丘至豫皖省界段项目建成通车。本报资料图片 记者 聂冬晗 摄

  1月6日,在卢氏县产业集聚区综合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工地,机车轰鸣,工人们穿梭于钢架之间,争分夺秒加紧施工。本报记者 邓放 摄

  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一派繁忙景象。本报资料图片 记者 聂冬晗 摄

  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

  ——习近平

  □本报记者 王延辉 王歌

  两千多年前,汉代张骞“凿空西域”打通丝绸之路,此后“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有了路,就能拥抱远方。曾经回响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戈壁驼铃穿越时空,已化作“新丝路”上大型全货机的呼啸、货运班列的汽笛、邮轮的轰鸣、E贸易繁忙的键盘敲击……合奏出河南走向世界的开放强音。

  一条条通达之路,架起了中原与世界紧密相连、合作发展的桥梁。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近年来,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抢抓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机遇,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

  夯基——厚植交通区位优势

  河南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交通区位优势是最大优势。

  “河南一直在不断厚植交通区位这个‘最大优势’,分拨效率越来越高,货物中转越来越快。”河南航空货运发展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副经理许宏宴常年跟货物“打交道”,每天深夜接送航班几乎成了他的工作常态,“郑州机场已经累计开通了近60条货运航线。”

  四方辐辏,通达八方。在河南,人畅其行、物畅其流、货通全球、网联世界是有底气的。

  提速基础设施建设,河南重塑竞争优势。“横”贯东西、“竖”连南北、“点”通晋鲁、“撇”向川府、“捺”指江南,河南率先在全国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去年以来,沿大别山高速等11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新增商丘阳新高速豫鲁省界至宁陵段等8条省际大通道,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近9000公里,继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继获批空港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全国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之后,郑州入选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签约落地中国邮政航空枢纽项目,开启交邮融合发展新篇章。2024年,全省邮政快递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101.69亿件和727.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68%和16.06%。

  河南也在“向海而兴”。近年来,河南依托淮河、沙颍河等水系,以周口港中心港区为龙头牵引,掀起航运建设热潮,全面打造“一纵三横九支+其他航道”内河航运总体布局,加快内河航运“11246”工程步伐,一条条河运新通道正让河南揽海入怀。

  2025年,新年伊始,中原大地喜讯频传。

  国务院批复了《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郑州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功能定位。海关总署出台措施支持郑州国际陆港新址建设。

  郑州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全球超级枢纽建设有了新进展——郑州航空港站高铁物流中心、高铁多式联运项目全面建成,空高联运发展进入新阶段;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铁路作业区等21个项目加快建设,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全链条物流体系。

  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崛起往往取决于交通区位优势的发挥。河南在夯基垒台中放大优势、“枢”联天下。

  筑路——“四路协同”连世界

  无“边”无“海”,妙招出彩。进入新时代,河南拨快了融入世界的时针,创新搭建起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在“世界地图”上描绘“出彩中原”。

  新年新气象。2025年1月,郑州国际陆港航空港片区东盟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郑州—阿布扎比”航线开通,“郑州—比隆”国际货运航线(河南首条直飞北欧地区的货运航线)开通,“郑州—塔什干—伊斯坦布尔”“郑州—塔什干—苏黎世”跨境电商全货机航线接续开通,国际货运航线密集“上新”,河南持续畅通“买卖全球”大通道。

  “空中丝绸之路”强基扩面。河南以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为牵引,坚持“货运为先、客货并进”,打造郑州国际航空枢纽,目前郑州机场已开通客运航线203条、货运航线近60条,形成了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客货运航线网络,年货邮吞吐量突破80万吨。

  “陆上丝绸之路”扩量提质。从2013年开行首列国际货运班列至今,河南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近1.4万列,畅通了欧洲、中亚、东盟及日韩等四个方向的国际物流通道,业务网络遍布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综合运营能力处于全国第一方阵。2024年,全省中欧班列开行突破28.9万标箱,中欧班列(郑州)开行突破26.75万标箱。

  “网上丝绸之路”创新发展。E贸全球、物汇中原。郑州是跨境保税零售进口“1210”海关监管模式的诞生地、跨境“O2O”自提模式的发源地和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药品试点,打通了“买全球”与“卖全球”的完整链条,河南织起了一张链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云端“贸易网”。河南电子口岸上线32大类140余项功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日承载能力达3000万单以上,运营效能居全国前列。

  “海上丝绸之路”高效衔接。河南大力发展河海联运、铁海联运,2024年开通铁海联运线路23条,内河航运集装箱国内航线22条、国际航线8条,借海出港、货通全球。2024年,我省内河航运完成港口吞吐量6085万吨、同比增长29.8%,集装箱吞吐量10.9万标箱、同比增长20.4%。

  大通道串起大世界。“四路协同”、叠加发力,开放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河南已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成势——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开放发展已成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的鲜明标识和亮丽主色。

  ——建起融入世界的开放平台。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各大海淘仓业务繁忙,每天有超20万件进口包裹由此发出,奔向全国各地。这里,是河南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

  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我省积极建设大口岸体系。目前,河南已拥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9个功能性口岸、5个综合保税区、4个保税物流中心,是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功能最全的内陆省份。

  ——制度创新推动贸易便利化。

  TIR跑出“河南速度”。河南挂牌建成内陆地区首个TIR集结中心,实现首次双向联通和常态化运营、“中国证中国车”首发出境、大件运输首单启运、冷链运输首车进口4项全国首创。

  郑州车站海关试点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模式,通关效率提升30%;马来西亚鲜食榴莲首航落地郑州、分拨全国……从按照国际规则逐步放宽投资领域,到依托自贸试验区开展制度创新,再到积极对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河南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步伐越走越快。

  截至目前,河南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形成613项创新案例,23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成为改革创新的策源地、吸引产业集聚的新高地,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促开放聚要素强产业。

  大开放促进大发展。通道优势正在成为河南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作为我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航空港区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持续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造了智能终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服务器产业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了生物医药、半导体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

  开放通道的畅通和拓展,提速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许昌假发、周口化妆刷、驻马店户外休闲用品等特色产业“抱团”出海;宇通客车、郑煤机综采设备、中铁装备、虞城钢卷尺等“河南制造”畅销全球。河南10余个优质跨境电商产业“一键卖全球”,推动更多企业实现了品牌化出海和高质量发展。

  畅通开放之路、敞开开放之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河南集聚,交通区位优势加速向枢纽经济转变,一个更加出彩的新河南阔步前行。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鼓荡开放发展的风帆,河南前景更广阔、未来更可期。

  ●我省首创“1210”网购保税进口模式并在全国推广,率先探索“网购保税+线下自提”,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等模式在全国推广

  ●截至目前

  河南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形成613项创新案例

  23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

  ●截至2024年年底

  以卢森堡货航为代表,全球排名前10的全货运航空公司有7家已经入驻郑州机场

  郑州机场开通货运航线57条

  构建起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航线网络

  ●2024年

  我省开通铁海联运线路23条

  内河航运集装箱国内航线22条、国际航线8条

  ●2024年

  全省中欧班列开行突破28.9万标箱

  郑州开行突破26.75万标箱

  数据整理/王歌

河南日报特刊 T03大道致远征程阔(新思想引领出彩之路 通达之路) 2025-01-17 2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