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平 本报通讯员 侯楠楠 闫开健
智能设备高效协作,生产线忙碌有序,工人们干劲十足……2月7日,在襄城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河南天目先导电池材料有限公司高端纳米硅基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正全力抓生产、拼进度。
什么是高端纳米硅基电池负极材料?“这是一种新型锂电池负极材料,具有比传统石墨负极材料更高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使电池续航实现质的飞跃。” 该公司负责人尹伟东介绍,眼下,新能源电池行业风头正劲,硅基电池负极材料迎来市场的春天,得到不少知名汽车制造商的青睐。
“能得到行业头部企业的信赖,关键还是靠品牌、靠质量、靠实力。凭借持续不断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我们研发的新一代硅基负极材料进入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知名企业的供应链,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尹伟东说。
天目先导建设的高端纳米硅基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整体规划占地600亩、计划总投资30亿元,全部投产达效后可年产高端纳米硅基电池负极材料6万吨,实现年产值逾百亿元、利税10亿元,带动就业500多人。其中项目一期规划占地150亩、投资6亿元,可实现年产能1万吨、年产值30亿元。
“从最初的‘一见倾心’到后来的‘长相厮守’,我们下定决心在许昌扎根,得益于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 在2月5日召开的许昌市强招商抓项目优环境发展大会上,作为全市优秀企业代表的尹伟东在交流发言时说,“我们创下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销售、当年见效’的‘五当速度’,也对后续扩投资、扩产能充满信心。”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有诺必践”,襄城县委、县政府成立助企服务专班,精细化落实各项惠企政策,集中资源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全程服务、跟踪服务、保姆式服务,推动项目建设一路高歌猛进。
“襄城县拥有全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硅碳材料产业链,天目先导则是硅基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在襄城打造的高端纳米硅基负极材料规模化生产基地,将进一步优化襄城县硅碳新材料产业布局,也将在延链补链中助力千亿级硅碳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襄城县委书记范耀江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