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文体的藩篱

《河南日报》 (2025年02月20日 第 08 版)

  □郭海荣

  在阅读《通往青藏高原的道路》时,我深切感受到文体打通带来的文化自信,墨白的写作自信,源于他深厚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使得他能够突破传统文体的束缚。他的创作,展现了一种信马由缰的随性,正如“庾信文章老更成”,体现出对文体界限的重塑能力。他通过一种内在的力量,将诗性与叙述、叙述与议论、议论与抒情等多种文体形式有机融合,形成兼容并蓄的文体风格。评论界往往倾向于对各种文体进行概念化界定,墨白的作品,以实际写作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这让我联想到李白当年以长短句突破格律诗的传统,他超越世俗束缚,凭借精炼文字重新定义文体。同样,墨白的写作也在打破文体的藩篱。墨白通过对文体的大胆尝试,让我们在面对他的作品时,感到难以界定其归属。这是新游记散文,还是某种介于散文与其他文体间的创新形式?这种模糊性,是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书名《通往青藏高原的道路》,本身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通往”表明方向,“青藏高原”是目的地,“道路”指向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三者的关系,可以延展到文学、现实与精神之间的连接与互通。结合全书内容,书中呈现出三重“通往”的层次:现实中的道路,精神上的通往,以及文字上的抵达。在当代文学里,青藏高原是一个独特的意象,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它的地域地貌、民族宗教、民俗等,共同构成了它文艺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它独有的气质和韵味,令其成为很多作家采风、写作的重要主题。青藏高原“人神共处、圣俗同构”的自然风貌和社会结构,天然带有吸引力,所以关于它的写作,天然带有神秘感。

  在现实层面,作品中对实际行程的描写尤为突出,尤其在“天果落,地果落”部分,田野资料被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文本,保持了较高客观性。这一部分文字朴素,但不失文学韵味。墨白以“画面感”的叙述方式描绘出人物群像,仿佛大幅油画。读者离开这幅“画”后,回想起这些人物的整体形象,能感受到作家笔触的精准与深刻。作品的写作重点,在于展现青藏高原牧区在现代性与全球化中的剧变。墨白从畜牧经济、医疗、语言、文化等多个维度,阐述了这个群体被卷入现代化的过程。畜牧生产经营更理性,包括传统的婚姻、语言、饮食等各方面,墨白的文字呈现了一个逐渐消解的过程,也从侧面展现了全球化和现代性对牧区冲击的影响,也展现了牧民强大的适应能力。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婚姻家庭等多个方面,来展示地方群像的社会生活模式,展示藏区社会的过去和当下。有一种“再创造”,其实它这个“再创造”,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呈现,它在创造一种在全球化影响下我们作家应呈现的新的藏区。它其实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程度逐渐提高之后,在这个背景下,农业文明形态下的风景的逐渐消逝,或是成为一种历史记忆。它记录的不仅是藏地的风景,也是他对他自己幼时农业景象的一种怀念。

  评论家刘大先的“文学边缘扬起”的观点认为:新世纪以来,原先处于文学话语“中心”之外的“边地”,如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涌现出不容忽视的文学力量,令整个中国文学地图日益成为一张由各个节点构成的网络。这个网络,我觉得它的构成既有边地作家积极主动参与现代化写作的一个过程,也有内陆作家寻找精神原乡的需求。因为在后工业化时代,内陆作家很难在本地找到精神童年,因此转向边地寻找。那么除去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墨白的目光为什么转向青藏高原?墨白以前的目光集中在中原的颍河镇,这是他文字的出发点和人的出发点。著名散文家冯杰说,青藏高原是墨白的一个飞地。我觉得青藏高原更像是墨白的一个精神原乡,颍河镇和青藏高原共同构成了墨白精神的两极。青藏高原,它超出了内地既定的秩序,符合人性的自由和生命返璞归真的一种状态。所以,墨白笔下的青藏高原,既有自然风景,也有生命的张力和人文底蕴。他对当地的山川河流、历史文化的细腻观察,让读者感受到他对世界真切的热爱,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生命的深入思考。这部作品也是文化寻根和文化探寻意义上的一个旅行成果。他也在启发我们,我们所有的读者,我们如何抵达远方,来扩大我们的生命体验,来沉淀我们内心的感受,以及和世界如何连接。

  墨白的写作野心是很明显的,他想要冲破文体或者说展现出写作的复杂性。他是先锋作家,他原来写的很多作品都有文体实验的意图。书中几个部分特别能展现出墨白文体实验的努力。第一部分提到洛克为什么没能成为小说家,墨白提出了三个特质,又用三章篇幅对特质展开阐述。第二部分写得很朴素,有一种文字的粗粝感。第三部分通篇是墨白和一个年轻人的通信记录,一个著名作家能如此真诚地面对一个无名的后辈,令我感动。墨白以一种微醺或者是高反的状态,写出了他自己对写作或者是对人生、包括对世界万物的信马由缰的感受,这一部分,扩大了文体上的突破,且具有节奏感和乐感。第四部分是画面和音乐共同交织。

  整体而言,整本书带给我一种独特又奇妙的阅读体验。墨白着意于文学性的探索,在语言锤炼、结构艺术、形象塑造、意境营构以及叙述策略等方面,都显示出他本人独到的努力。同时,他也尝试打破现代散文的文体疆界,他大胆借用了小说,诗歌,甚至音乐等艺术手段和艺术要素,拓展了当代散文的写作空间。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河南日报文艺评论 08打破文体的藩篱 2025-02-20 2 2025年02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