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世界眼光 创造中国经典 推出河南名品

焕发中国食品名城新风采

《河南日报》 (2025年03月11日 第 10 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挑大梁要把握好着力点。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食品产业是河南万亿级产业集群。漯河作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必须以世界眼光、中国经典、河南名品更高标准发展食品工业,争当践行“大食物观”的领跑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水平食品需求作出新的贡献。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把食品产业打造成为经典产业、朝阳产业、幸福产业。坚持创新驱动、标准引领、消费提质、企业主体,发展食品领域新质生产力,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助力赋能。一是扩大高水平科技供给,培育经典产业。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核心,联动河南食品科创园、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围绕营养健康、食药同源、未来食品“三大主攻方向”,推动创新资源汇聚、生长、集成、流动、共享,建设高能级创新综合体,努力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拥抱人工智能让原料更道地、研发更精准、制造更智能、市场更灵敏、场景更可感,提高食品产业竞争力。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无缝对接,打造更多新项目、新产品、新业态,在向新向优中成就经典产业。二是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发展朝阳产业。以“食品+”理念延伸链条,推动传统企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企业“新苗成大树”,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建设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食品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深化食品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蓄积新动能、抢占新赛道,使食品产业永远充满朝阳。三是推动消费提质升级、优化消费环境,创造幸福产业。着眼人民群众营养健康安全需求提供优质供给,构建美食节、美食展等富有国际范、创新力、文化味、科技感的消费场景,以“食全食美 漯在其中”引领美食消费新时尚,以文化浸润食品产业和美食体验,让消费者在感受美食美味中留下美好记忆,助力食品产业向幸福产业升级。

  争当践行“大食物观”的领跑者,开发更多食中名品、食中精品、食中新品。围绕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大力度拓宽食物来源、全方位开发新品名品精品爆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围绕多样化,扬优势、补短板,内培外引新项目,实现“粮油肉蛋奶果蔬菌”全门类发展;聚焦预制食品、人工合成、食用蛋白、生物发酵等领域发力,进一步丰富食品品类;运用产业互联网思维创新“数据驱动+精准研发+流量变现”模式,批量打造网红爆品;大力发展宠物主食、宠物零食,拓展食品产业发展边界。围绕高品质,实施食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食品产业融合开发古风食品,利用中原食品实验室创新资源发展休闲食品、功能食品、食药同源产品,加快食品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结合实施工程化食品攻关,抢占未来食品先机,引导发展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的“三减三健”健康食品,推动“益生菌+食品”“塔格糖+食品”和天然色素代替食品。围绕食品安全,健全原料把控、生产标准、市场监管的全链条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快建设中国生态食材食品示范城市,积极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牢牢守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推动食品名城向美食名城华丽转身,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链同构”重要指示,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粮食”变“食品”、“食品”变“美食”。一是坚持以质取胜。把田间地头作为“第一车间”,提高农业生产与食品产业的适配性,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从源头端确保食品质量;以标准提升引领食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对标国际标准,推动“食品出海”,向“国人厨房”“世人餐桌”迭代。二是推动优势再造。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核心建设全国食品创新高地和食品创新人才高地,发挥区位枢纽优势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型制造等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原料供应、食品装备、加工制造、冷链物流、市场贸易等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的产业生态,集成优势、积厚成势,稳住基本盘、创造增长点,巩固食品产业领先地位。三是实现形神兼备。坚持食品工业、食品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四篇文章”一起做,实施品牌战略,以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食品国际合作产业园、中国食品名城品牌馆为载体,加快本土品牌打造、知名品牌汇聚,以创新提品质、以质量壮筋骨、以文化强内涵,实现食品产业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漯宣)

河南日报地方观察·漯河 10焕发中国食品名城新风采 2025-03-11 2 2025年03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