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为人生“充能”(特别关注·“迎国赛豫出彩·技能向新行”)

《河南日报》 (2025年04月17日 第 08 版)

  工业机器人机械工程师刘召亮,在工业机器人组装车间操作设备。

  粗纱工序挡车工要小梦,在纺纱生产前纺车间忙碌。

  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冯文豪,在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耐火材料实训室训练技能。

  □本报记者 王向前 文/图

  在恒温恒湿纺织公司前纺车间,要小梦不疾不徐地“照看”3台粗纱机运转,粗纱断头了,用最快的速度接上;在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生产车间,刘召亮动作娴熟地操作一台组装完成的焊接机器人,焊接处溅出耀眼焊花;在耐火材料技能专业课堂上,冯文豪坐在第一排专心听讲,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专业技能术语……

  近年来,我省紧密对接“7+28+N”产业链群,精准培育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现代食品、现代轻纺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所需技能人才,持续推动全省技能人才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这个春天,记者深入生产一线,采访了这些产业链上的年轻人。他们特征鲜明:“90后”,掌握一技之长。和他们面对面,记者有了更深刻感悟——如果说志向决定了一个人翱翔的天空有多广阔,那么技能就支撑了一个人的梦想能走多远。

  成长中保持清醒

  学技能守护个人梦想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技能的力量无处不在,它如同黎明的曙光,照亮前行的道路。掌握一门技术,未来就多了一种可能。

  26岁的李伟帅,是河南张仲景大药房在濮阳市3个县城片区的区域经理。初中毕业后,他在家人的建议下到河南医药健康技师学院学习中药调剂技能。

  “职场犹如海洋,技能就是远航的船桨。”在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下,他取得中药调剂员高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获得联合培养企业的认可。他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积极实践、提升综合素质,是每一个职场人开拓发展空间的关键。

  技能为青年人插上了飞向梦想的翅膀,也帮助他们在职业中创造价值、收获荣誉。

  粗纱工序是纺纱生产前纺工序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运转中的棉条粗纱容易突然断开,如何最快最好地把它规范接起来非常关键。35岁的要小梦,正是这门技能的行家里手。“生产标准要求在120秒内接5个断头,我早就实现了在60秒内接5个断头,节约一半时间。”要小梦告诉记者。

  2008年,高中毕业的她来到河南省鑫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粗纱工序挡车工。她刻苦钻研专业理论知识,虚心请教老师傅,操作水平得到快速提升。2019年,在河南省粗纱操作技能大比武中,她凭借过硬技术和稳定发挥,以优异成绩一举夺冠。

  2022年,“要小梦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公司成立。2024年,她获得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收入也增加了,每个月能多领几百元的职业技能等级补贴。她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当选为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是技能改变了我的生活,带给我诸多荣誉。”不久前,要小梦的名字还进入了公示的全国劳动模范拟表彰对象名单中。

  需求中寻找定位

  跟着时代勇攀产业高峰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数字技术领域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重点。帆一尚行(郑州)科技有限公司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张志路,是我省数字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的受益者。

  “我从小就对计算机感兴趣,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实习期间我苦练技能,成为该批实习生中唯一在要求期限内通过架构师助理认证的实习生。”张志路说,2022年6月,河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举办,他摘取云计算赛项金牌。

  2023年,他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有句话叫越努力,越幸运。”张志路说,自己遇上了好机会,回到河南不久就能参加高规格的技能大赛,并通过大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到2025年,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总量为120万人,人才缺口预计上百万人。积极向时代需求的技能靠拢,瞄准“高精尖”行业锤炼技能,技能成才的道路会愈加宽广。

  2021年,江海龙进入郑州商业技师学院学习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学习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能不轻松,电子电路、编程等技术都要懂,动力系统遇到故障更要会修理。”他觉得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趋势,将有更多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学好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不愁找工作。

  一心学技能的江海龙入选学校宇通定制班,成为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育对象,并在第二届河南省绿色制造应用技术职业技能大赛新能源汽车装调工赛项中获奖,企业认可他的技能水平,欢迎他到宇通工作。

  变动中保持定力

  锤炼技艺实现技能成才

  技能是立身之本、立业之基,是劳动者的“吃饭家伙”。接受记者采访的技能人才以亲身经历证明,学习技能可以增强就业底气,掌握技能可以优化职业轨迹,提升技能可以改变人生命运。

  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郑州越达科技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线上,28岁的刘召亮已工作了近7年。

  “工业机器人的形态千差万别,有的是机械手、机械臂,有的则是一整套自动化设备,都离不开懂设计会操作的工作人员。”他说,研判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后,他系统学习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运维员等所需技能,并拿到了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技能证书。

  有职业技能在手,刘召亮顺利入职郑州越达科技装备有限公司,打开就业新天地,至今没有换过工作。

  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既要完善职业技能培育通道,也要使技能人才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创业。

  去年6月,从一所本科院校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冯文豪,现于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进修耐火材料专业。“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技能。我的就业单位是一家新型耐火材料企业,来到了开设有耐火材料专业的学校学习专业技能,有利于我今后的发展。”

  他的公司负责人认为他工作踏实肯吃苦,特意派他到学校学习一年专业技能。短短几个月学习,已经让他受益匪浅。寒假返岗时,他已能听懂师傅传授的实践经验,掌握多种设备的工作原理,还能上手操作了。“回到企业后,要把学到的新技能应用到生产中,发挥工匠精神,立志技能报国。”冯文豪说。

  “技能河南”建设,正在助力一个个青年人实现技能成才的梦想。

河南日报基层之声 08技能为人生“充能”(特别关注·“迎国赛豫出彩·技能向新行”) 2025-04-17 2 2025年04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