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宋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全面小康顺利实现。但随着农业持续进步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受经营模式、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成本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从普遍低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逐步逆转为全面超过世界主要贸易国。
我国农业成本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单位产品的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高。我国农业劳动力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经营规模小,不利于机械生产作业效率的发挥、不利于机械化效益的实现,还因利润空间小,不利于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提高机械化水平的积极性。我国农业土地成本高的原因则是因为实现规模经营需支付“不低于农户自行经营年收益”的土地租金。表面看我国农业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和土地成本高,实质是小规模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的高成本。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获得与其他产业相当的合理利润。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家庭小农因土地规模小,难以依靠农业达到与非农就业大体相当的收入水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土地成本高、利润空间小,难以获得与其他产业相当的合理利润。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不可能让大部分农户达到能够依靠农业自立的经营规模,只有通过农地组织与制度改革让没有意愿继续进行小规模经营的农户脱离农业,让留下种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具备合理利润空间的规模经营者,才能使农业发展获得充足的内生动力。因此,面对农业成本压力,应将改革目光聚焦到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农业盈利能力上,为优质要素进入农业营造良好环境。可以按照“该农户的仍给农户、该农业的还给农业、该社会的社会承担”原则,由公共财政承担起向承包农户支付土地租金的责任,在农户利益不降低的同时减轻农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