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琳 赵阿娜
9月12日,在安阳市内黄县陶瓷产业园区,安阳贝利泰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利泰”)的智能化岩板生产线实现量产下线,填补了我省大型高端岩板规模化生产空白。
而这样的产业突破,恰是我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活注脚。“十四五”以来,河南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制造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有力步伐。
这条总投资2.3亿元的产线,以满满“科技感”破解传统陶瓷生产痛点,为全国陶瓷行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关键样本。这样的“科技感”来自哪里?
全流程“智控”:岩板拥有“身份证”
当天,记者走进贝利泰生产车间,看不到密集的人工操作,取而代之的是机器人在厂区内穿梭巡检。只见机械臂精准搬运岩板成品,智能检测一体机高速运转,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组成的“隐形大脑”,正指挥着生产全流程。
从原料制备时的精准配比、到压制成型后的精细施釉,再到烧成后的智能磨切、自动检选,每个环节都在“大脑”调控下有序推进。
更令人惊喜的是,每块岩板都嵌入专属二维码,如同拥有“身份证”,扫码就能追溯原料来源、生产时间、质检结果,让“品质可控”不再是口号。
软硬件“智融”:生产“多快好省”
“传统陶瓷生产线常面临两难,要么只能批量生产单一产品,要么为了定制化而牺牲了生产效率。”企业有关负责人谭希渊的话,点出了该行业的老难题。而这条智能岩板生产线,靠硬件高端化和软件智能化的融合,轻松打破困局。
硬件上,产线引进国内外陶瓷行业的顶尖设备,为生产高品质岩板打下“硬基础”。软件上,智能控制系统与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深度联动,就像给产线装上了“智慧中枢”。
如果想小批量生产不同规格、花色的岩板,系统可快速调整生产参数,实现“柔性定制”。想降成本、减能耗,系统便会实时优化资源分配,让单位产品能耗显著下降,真正做到“多快好省”。
数字化“智驱”:工厂“虚实联动”
如果以上是“基础操作”,那数字孪生工厂就是产线的“进阶技能”。
贝利泰打通ERP、PLM、MES等六大系统,在虚拟空间里复刻了与现实同步的“数字工厂”。工作人员无需进车间,即可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生产进度等情况,还能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生产,降低试错成本。
如今,这座“数字工厂”不仅让产线的智能自动化装备比例超过90%,还助力企业获评“河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加上60余项专利技术的加持,让产线“智慧”有了更硬核的技术支撑。
“智慧”岩板,实力“圈粉”。“开始,我们被‘绿色’打动,原料、窑炉、排放全链条严于国标,买得放心!现在,深受‘智造’震撼,每块岩板像精心雕刻的艺术品,质感、花色、性能全面领先!”企业合作方负责人谭志广对此赞不绝口。
从一块岩板的“智能诞生”,到整个工厂的“智慧运转”,贝利泰的智能化岩板产线印证:当传统产业装上“智慧引擎”,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企业便加速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