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传承弘扬中原优秀特色文化

《河南日报》 (2025年09月19日 第 10 版)

  □陈卫华

  河南位于天地之中,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始终念兹在兹、寄予厚望。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多到实地去寻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从郑州黄河岸边到南阳医圣祠,从大别山到红旗渠,从安阳殷墟到洛阳龙门石窟,习近平总书记每到一处都要看文化、讲文化,既指方向、明路径,又交任务、提要求,饱含着对河南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殷殷嘱托和深情厚望,也赋予了我们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

  近日,省社科联组织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走出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繁荣兴盛之路”座谈会,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省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传承弘扬河南特色文化,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临黄河而知中国,莅中原而揽古今。河南最中国,是最能确立文化自信的地方。这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区和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和引领者,是“最早中国”的诞生地、“多元一体”格局的锻造中心、“天下观”与“大一统”思想的发源地,历经数千年积淀,形成了系统的哲学、伦理、文学、艺术、科技等发展脉络。中原根脉作为中华文明主根主脉,是文明起源之根、国家形态之根、文化认同之根、思想体系之根,只有理解这一点,才能把握从“宅兹中国”到“何以中国”的深层逻辑。中原文脉绵延悠长、赓续不断,具有中原特质的特色文化璀璨夺目,既蕴含中华文化的主根主脉、民族文脉的赓续传承,又体现生生不息的民族创造、家国情怀的红色热土等,记录了中华民族从哪里来,也昭示着我们将向哪里去。从空间上看,中原文化散落在全省各地。比如,郑州的嵩山文化、开封的北宋文化、洛阳的河洛文化、安阳的殷商文化与甲骨文化、周口的伏羲文化与老子文化、三门峡的仰韶文化等,如满天星辰熠熠生辉,照耀着中原大地。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创造,文化才能赓续发展。河南围绕打造“了不得的中原文化”“了不起的中华文明”品牌,推动古老的中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践中不断蝶变,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旅强省的华丽跃升。

  积极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学术是文化的灵魂。学术的繁荣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兴盛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自2016年提出以来,中原学历经十年磨砺,如今已崭露头角、起势见效,受到省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植根于中原文明基因的综合性学科体系,中原学以中原厚重文化底蕴为学科根基,以服务河南区域发展为学科目标,强调中原文化发展的根脉性、整体性和多维性,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不仅是解读历史文化的钥匙,更是面向未来的指南。一方面,以中原学为牵引,着力打造中原学学科群和中原专家学者群“两个群”,实现对中原文化学术性、学问化、学理化的表达;另一方面,以中原学的主体建构方式作为学理性支撑和方法论指导,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具象的中原叙事为主要内容,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原特色文化,如殷商文化、河洛文化等,把学术成果写在中原大地上,构建具有鲜明中原特质的文化图谱,为华夏文明寻根溯源,做好根脉传承弘扬,厚植文旅强省的学术根基。此外,要围绕“推动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繁荣兴盛”议题,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组织重大课题攻关,参与乃至引领国家级文化叙事,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展现更大作为。

  激活创新创造因子。在守正与创新的辨证统一中,找到传统和现代的连接点,找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突破点,通过系统性的解码、转化、融合与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艺术、生活相融合,推动文化的话语体系、载体形式、功能价值的现代性转化,实现华夏文明、中原文化DNA的现代性复刻,融出更加美好的“诗和远方”,走出一条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中原特色文旅强省之路,让古老的中原大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以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为引领,整合串联核心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文化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特色村、精品旅游线路,把文化“流量”转化成文旅“留量”、文化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秉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理念,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以文化桥梁链接古今思绪,以科技激活沉寂文物文字,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的融媒产品,让文化有画面、技术有思想、视觉有灵魂,推动古老的文化活起来、亮起来、火起来。

  讲好中原文化故事。故事可以引发思想和感情的双重共鸣,实现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统一。坚持连续性、系统性思维,努力实现从孤立呈现文化符号向编织有生机、有情感的故事体系转变,创作从文化意象到情感共鸣,再到精神内核与哲学思考的故事体系,着力讲好历史文化、根亲文化、名人文化、豫菜文化、革命文化、山水文化、乡村文化等7类文化故事,把故事培塑成品牌、打造成经典,让游客在轻松愉悦中感知文化的魅力和河南历史的博大精深,读懂故事背后的文化精神和文明历程。处理好厚重历史与游客追求轻松愉悦的关系,将历史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乐趣,实现“厚重历史的轻量化表达”和“有文化深度的场景化体验”完美结合,将文化朝圣、寻根之旅变成一场好玩、好吃、好看、好分享的沉浸式旅程。转换叙事方式,以更亲切、更人性、可参与的表达方式,通过特色IP打造、卡通形象设计、古人生活场景再现以及表情包、微短剧等,让文物、人物活起来、萌起来,营造更具沉浸感、代入感和亲切感的多元场景,让受众在快乐体验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古人的智慧。

  推动中原文化走向世界。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天地。当前,我省只有少林功夫、太极拳等文化符号在国际上认知度较高,中原文化整体认知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必须进一步向外发展,抢抓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迭代升级风口,主动站位沿黄九省(区)、中部六省、全国省域,以全球化视野,积极组织开展高端学术交流、文化互动、文明对话、文旅产业合作等,把河南特色文化推向世界。深刻把握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机遇,以外贸为纽带、以文化为支撑,把具有中原特质的产品销售到国外,主动讲好这些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提升河南的认可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省社科联)

河南日报理论周刊·观点 10大力传承弘扬中原优秀特色文化 2025-09-19 2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