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奋楫破浪行(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郑州篇)

——郑东新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河南日报》 (2025年10月10日 第 T6 版)

  郑东新区用好“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深入推进基层高效能治理,图为郑东新区CBD专属网格。

  世界F1H2O摩托艇中国郑州大奖赛连续三年落户龙湖水域,图为赛手们正驾驶摩托艇你追我赶。

  中原科技城投资促进中心。

  金融岛人潮涌动。

  龙子湖鸟瞰。本版图片均由郑东新区宣传部(文明办)提供

  □王晨可 冯捷 洪梦婷

  中原科技城综合评价两年之内大幅跃升16个位次;郑东新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考核评价位列全省第二档第1名;人工智能、算力、数据、生命科学、量子、软件等六大产业齐头并进;坚持以产促城、产城融合,连续两年进入赛迪顾问发布的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榜单第一方阵;世界F1H2O摩托艇中国郑州大奖赛连续三年落户龙湖水域……“十四五”以来,郑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提升、稳中有进。

  郑东新区经济体量大、规模优势突出,是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中坚力量。近年来,郑东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河南及郑州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两高四着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主要指标按进程顺利实施,为“十五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创新动能澎湃

  与高铁郑州东站相距不远,国内首个以“量子谷”为名的平台——中原量子谷,启动建设已满两年。

  中原量子谷是河南省科学院与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的首个重大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边建设、边科研、边聚人才、边出成果,一期已部分建成投用,入驻8家科研机构、8个院士团队;二期工程聚焦产业载体、配套,目前已步入提速建设期。

  从河南拿出区位最优、生态最好、价值最高的区域建设中原科技城,到以郑东新区全域260平方公里为支撑、努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原科技城和郑东新区携手向前、共生共荣——

  4年来,省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建设提速,11家省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形成联动互促之势,4家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加速建设,30余家头部企业研发中心落地运营,累计集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803家,招引重点项目800余个,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效应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科技城综合评价在全国348个科技城(科学城)的排名从2022年的第31位提高到如今的第15位,两年之内大幅跃升16个位次,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人才集聚优势更加显著。积极探索“市场化认定+举荐制+自主认定”多元化模式,赋予重点单位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权,建立中原科技城自主评审、市级备案的职称评价体系,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4190余名,博士、博士后1万余人,青年人才超22万人,各类人才总量28.1万人。

  科技成果转化初见成效。成立中原科技城科创联盟,联合省科学院共同建设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心和概念验证基金,建立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工作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2021年至今,累计技术合同成交额429.92亿元,今年以来技术合同成交额112亿元;培育科技型企业突破15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家,数量均较2020年底翻两番。

  科技金融体系持续健全。以规模50亿元的中原科技城产业引导基金为牵引,成立10亿元规模的中原科技城科创母基金和战新产业投资基金,设立4只天使、创投早期子基金,注册落地全省第一只市场化天使基金,布局多只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子基金,初步构建“1只政府引导基金+1只市场化政策性科创母基金+1只中原科技城种子母基金+N只市场化子基金”运作模式。

  产业结构全面优化

  10月3日,龙湖金融岛内环迎来大量游客,外环建筑正在紧张施工。

  龙湖金融岛是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是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产业高地和开放窗口,主要集聚金融机构总部、前台业务,旨在打造汇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上下游全产业链的金融生态圈。

  郑东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龙湖金融岛内环20栋楼宇全部建成,已入驻光大银行、河南资产、国都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外环7栋楼宇竣工、8栋楼宇主体封顶,已签约12家金融机构。

  金融、总部、高端商贸是郑东新区三大传统产业。郑东新区持续壮大总部经济,入驻世界500强企业79家、国内500强企业103家;提档升级高端商贸,先后建成投用新田360、郑东万象城等25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速。

  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郑东新区抢抓发展机遇,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信息、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3+2”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日,继京沪之后,全国第三个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中原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投用,创下机器人部署量最多、训练场景最丰富、建设周期最短三项行业纪录,为全国具身智能发展提供了河南经验。

  人工智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郑东新区围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目标,加快构建战新产业集群,形成人工智能、算力、数据、生命科学、量子、软件等六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组建中原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和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集聚人工智能头部企业20余家;发挥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引领作用,培育集聚算力领军企业15家,中原算力谷揭牌;围绕天健先进医学生物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引进生物医药企业近20家;依托河南省科学院,落地墨子实验室、国科量子、长江量子等科研院所和创新团队14家。

  在数字经济领域,郑东新区依托中国电子(郑州)数据创新中心、郑州数据交易中心,打造数据要素场景近30个,集聚数据交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0家,数据交易额突破44亿元;省区块链产业园揭牌运行,累计入驻29家企业,实现产值超30亿元;中原科技城入选河南省首批区块链发展先导区,4个场景应用入选省级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

  抢滩布局新兴产业链的同时,郑东新区还加快产业园区建设,高标准谋划建设产业园26个,已建成4个,签约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原区域总部、中科曙光海光适配中心等项目40余个;郑新高科数智港、生命科学产业园等10个产业园加快建设,产业载体不断提质扩容。

  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国庆中秋假期,郑东新区CBD精彩不断。CBD专属网格结合大数据分析预测人流、车流高峰,启动关键时段运行机制,全力投入服务保障中。

  小网格推动大治理。近年来,郑东新区用好“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深入推进“五基四化”建设,构建“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数智赋能、一体协同、示范引领”的基层高效能治理体系。

  党建引领下,该区推行党员“进网格、包楼栋、联系居民户”,开发上线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平台,将党的组织优势与数字技术优势深度融合,推进区域治理智慧化、智能化。

  同时,郑东新区持续完善“大综合一体化”治理体系,在实现数字城管、110非警务事项等多平台、多中心融合基础上,持续扩大网格化平台覆盖面,凝聚各类社会力量,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数据是推动基层“智”理的关键要素。郑东新区建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通过采集“六要素”数据、打通区级职能部门数据等方式,汇聚各类数据3500万余条,促进政务数据共享交换。

  在CBD、智慧岛等智能体建设试点,郑东新区联合浪潮、超聚变,提升生态环境智慧决策水平,效率提升约95%。此外,郑东新区构建以16个无人机机场为核心的政务飞行管理体系,对违建、违法占地等进行空中巡查,打造“空地一体”创新治理模式。

  针对网格中发现的治理难题,加快建立联动处理机制,持续推进110非警务事件、智慧矛调、智慧信访与网格化平台的深度融合,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今年以来,郑东新区网格化平台流转110非警务事件1.14万件,办结率82.6%;接收信访人员核查事件3900余件,办结率99.6%;通过网格发现和群众上报办理事件1.45万余件,办结率达99.3%。

  城市品质持续升级

  今年年初,一则消息传到白沙镇区,令居民欣喜不已:镇区完成水源置换,所辖10余万群众喝上南水北调水。

  白沙镇区位于郑东新区白沙片区。2024年,白沙片区进行并网运行、水源切换,40万群众用上高品质自来水,建立起“大调度、集约化、高品质”的一体化供水格局,为辖区内重要承载区、新兴总部经济基地和重点单位的建设发展提供了保障。

  城市品质事关城市形象与民生幸福。作为河南对外开放的新窗口,郑东新区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持续升级城市品质,高水平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新城,被誉为“新城区建设的点睛之笔”。

  城市形象日新月异。开工生命科学产业园等34个城市更新项目;新增停车场50处、停车泊位1.4万余个;道路长度累计达1030公里,实现通车里程689公里,建成桥梁115座;就科技种养等乡村产业与行业头部企业签订运营协议,与河南农业大学谋划共建科研实验基地,着力打造集研学、民宿、农业科研总部的共富学院。

  民生保障成果丰硕。共19个教育集团,覆盖学校45所,覆盖率61.6%(小学46所,中学19所,九年一贯制8所,共73所),惠及6万余家庭。统一调度辖区各类医疗机构,逐步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建成农村养老服务设施38个,村级养老示范点2个,各类托育机构提供托位4814个;开展各类专项招聘125场次,提供就业岗位超33万个,招引大学生就业创业4万余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702亿元。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面子,营商环境是城市的里子。

  走进郑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科技感满满:在全省率先引入RPA政务数字员工,审批速度提升79.1%;引入DeepSeek大模型,打造“AI+智慧政务”应用体系,广泛应用于咨询辅导、受理审批等场景,医疗报销审核由8小时缩短至30分钟。

  郑东新区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依托“郑好办”建立全省首个“惠企直达一键专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微企业“证照联办”,率先创新试点并上线企业智能审批系统,发放全省首张“企业开办+用电、用网报装”营业执照,组建营商环境“监督员”“体验官”和“顾问团”三支队伍,累计注册各类经营主体总量超28万户。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10月10日,2025年世界F1H2O摩托艇中国郑州大奖赛在龙湖水域激情启幕,来自世界14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位顶级赛手演绎水上“狂飙”。这也是该赛事连续第三年在此举办。

  郑东新区水域面积宽阔,如意湖与龙湖通过5.2公里运河相连,“两圆一带”勾勒出独有的如意形态,多元化的生态、产业与消费在此深度融合,不断擦亮水域靓城名片。

  从疣鼻天鹅落户的生态答卷,到“公园+”“金融+”“赛事+”的业态创新,郑东新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不断书写绚丽多彩的“水文章”。

  精准治污取得实效。驰而不息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狠抓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综合指数、PM10、PM2.5、NO2浓度、优良天数等不断改善;严厉打击黄河流域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等环境违法行为,生态保护成效持续巩固。

  “水域靓城”更加彰显。已建成河湖水域面积18平方公里,推动龙湖成功建设2023年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及2024年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如意湖、熊儿河成功建设2024年市级幸福河湖;累计建成公共绿地面积3080万平方米,新增38个公园游园,城水相依的环境品质不断提升。

  绿色转型纵深推进。科学谷数字小镇(一期)综合能源投资及供冷供热项目等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全市规模最大的综合能源站——龙湖金融岛中心区域供冷供热项目投用;累计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站621座、充电桩1.4万余台,规模居全市首位;倡导全区公共机构建立能耗监管系统,推动老旧供热管网及水、电等设施节能改造,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

河南日报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郑州篇 T6乘风奋楫破浪行(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郑州篇) 2025-10-10 2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