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国速冻食品行业龙头,三全食品有限公司在惠济区发展壮大。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惠济区委宣传部提供

天河科创园效果图。

宜家家居成为郑州地标性商圈。孙星灿 摄

惠济区依托郑州市网格化工作体系,创新打造黄河防汛智能体。

郑州炎黄国际马拉松赛在惠济区举办。吴军 摄

黄河国家地质公园内绿意葱茏、风景如画。聂冬晗 摄
□张超 闫丽 李怡丹
大河之南、郑州北部,动能“惠”聚、活力“济”发。如果将五年作为刻度标尺,回望惠济的跃动发展,我们能看到什么?
着眼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成势起势。做强中国现代食品产业创新示范园和国际食品贸易港,大运河片区、古荥片区、花园口片区联动发展,三全、思念等龙头强势引领,聚丰农产品供应链产业园、恩耐基冷链物流产业园等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地。
聚焦高效能治理,以“格”促治“数”提智升。深化“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建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视联网平台,研发“风险智库”特色应用场景,打造“六元共治”社区治理模式,率先在全市完成数字城管工作人员、职能、平台与网格化工作的全面融合。
多个维度看蝶变,活力发展新惠济。“十四五”以来,惠济经济保持良好势头,今年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3.7亿元,同比增长5.3%,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党建引领 基层网格细“治”入微
无人机充当“空中哨兵”实现自主巡查,坝岸工程中的智能石头作为“水下眼睛”对根石实时监测,40余处临河公共视频对重点堤防全覆盖……当下,在黄河郑州惠济段,防汛变得更加“聪慧”。
数智赋能,护河安澜。今年6月,惠济区依托郑州市党建引领网格化工作体系,创新打造黄河防汛智能体,实现水文智防、河务技防、网格人防的高效融合。
在该区黄河防汛前线指挥中心大屏之上,关于黄河的水情信息实时跃动,花园口上下游45公里河段内的各类水利工程关键点实现数字化映射,利用数字孪生平台可对洪水走势及漫滩风险精准推演。
“我们还在黄河防汛应急指挥平台中内置防洪预案,防洪关键时刻能自动分派防洪任务,实现各单位、层级间防汛指令一键送达。”惠济区委智慧城市运行办公室副主任张钊介绍。
“网”住大小事,发展聚合力。近年来,惠济区着力推动社会治理效能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用好“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不断提升辖区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实现区、镇(街道)两级城运中心实体化运行,形成“微网实格”四级全覆盖架构,探索特色经验做法,充分释放众治、智治和善治效能。
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以西山社区为试点,创新“六元共治”网格化治理模式,及时有效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走好新时代网上网下群众路线。此外,长兴路街道王砦村探索“党建引领+‘五微’驱动”回迁安置村治理模式,花园口镇打造“五到家”“五到位”服务群众工作模式,惠济在创新基层网格治理机制中筑同心、暖民心。
筑牢平安建设新防线。探索“线上风险智库+线下多调联动”的风险化解新实践,将公检法、信访、网格发现等各渠道的风险信息归集整合、精准定位、分类管理,让各区域、各网格、各部门对辖区风险状况“一屏统揽”。处置风险时,风险智库通过网格化平台精准派单,职能部门接单后,联合网格员协同化解;对于复杂的矛盾纠纷,“五员一律”积极参与,诉调、警调等多调联动,提高调解的成功率。
激活市场治理新动能。抢抓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新机遇,惠济区积极推进全区智能体城市建设。其打造的元溯食安管理智能体,实现对市场安全风险全方位感知,对“店、货、人、交易”数据的精准管理,实现经济脉动心中有“数”。如今,在元溯食安管理智能体的基础上,惠济区着力打造全区食品行业智能体,目前元溯食安管理智能体部分功能模块已推广至4万余家经营主体。
片区联动 现代产业向新发力
全国冷链看郑州,郑州冷链看惠济。
在河南,速冻食品产业发展的原点在惠济。
研磨制馅、精准称重、-35℃锁鲜、自动包装、智能码垛……“十一”前夕,三全食品有限公司5G智能工厂,汤圆生产线格外忙碌,智慧化生产场景处处可见,“一分钟能下线1.5万颗汤圆,经过AI识别包装,再经辖区冷链物流运至全国各地。”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位于惠济区的三全经过不断迭代发展,在速冻面品行业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前列。
无独有偶。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的另一龙头——“思念”也诞生于此。20多年来,思念食品凭借灵敏的商业嗅觉和产品创新力,不断开辟新市场,在全国建有6大生产基地,产品涵盖速冻水饺、汤圆、馄饨等8大类。近两年,研发的“柿柿如意”3D造型汤圆、大黄米健康杂粮汤圆等备受好评,从惠济走向全国百姓餐桌。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筋骨与命脉。多年来,惠济区聚焦现代食品和装备制造为主导、生物医药为战新产业的“一县一主链”建设,依托大运河片区、古荥片区、花园口片区及“一园一港”载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活力持续迸发。
现代食品产业提质发展。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郑州信基调味品城、中部两岸水产海鲜果蔬物流园等3家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约2500亿元,链接超万家经营主体,基本形成“买全球、卖全球”格局。三全、思念速冻食品销售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六成以上,现代食品总产值接近50亿元;中玻现代食品科技小微企业园加快建设,重庆明品福现代冷链物流园签约落地,将打造成全国标杆性智慧冷链园区。
新兴产业聚能起势。华牧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河南省通信工程科研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郑州颐高机电新能源创新园、裕华智慧动力产业园、人民星云卫星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落户惠济。
现代商贸蓬勃发展。辖区拥有大型商场6个、大型超市4个,年营业额达到21亿元,其中郑州宜家家居年销售额和访客量全国排名前10、会员总量全国前5、市场渗透率及顾客满意度全国第1,河南汽车贸易中心等16个专业市场辐射全国,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
产业成势,“新”上发力。“十四五”期间,惠济创新平台数量逐年攀升,中原农谷(郑州)种业创新基地揭牌成立,郑州大学中部未来科学城、河南理工大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创新示范体入驻古荥。全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54家、市科技型企业225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9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三全、爱普尔入选河南省首批数据企业。三全获得国家级“速冻食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称号,其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平台第四批培育对象。
透过经营主体看发展。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期间,惠济区累计新增经营主体5.81万户,新入库“四上”企业446家,其中中原四季水产物流港上榜“全国百强市场”第27位、全市唯一入选。
“惠”聚民心 品质生活可触可感
借力互联网数字技术,惠济探索形成“政府主导、自主经营、数字赋能、阳光监管”的校园供餐模式,多方携手守护辖区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这样的模式被称为“惠济经验”。
9月25日,临近中午,在惠济区开元路小学食堂,师傅们正在紧锣密鼓为孩子们准备可口饭菜。戴上头套、口罩和套上脚套走访后厨,主粮仓库、副食仓库、洗切间、操作间等依次排列、干净整洁,餐厅师傅中还有学生家长帮厨,强化了家长对食堂运行的过程性监督,目前区属各学校826名食堂从业人员中,共有家长197名。
“中小学午餐供应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惠济区教育局局长张小海介绍,辖区建立并用好校园餐数字化监管模式,通过阳光饮食信息化服务平台,阳光采购系统、智能收货系统、财务共管系统,确保采购、运输、存储、加工、售卖和财务等关键环节全程可视、可控、可追溯。如今,这样的做法已覆盖全区50余所学校,真正让孩子们吃得安全、吃得好,做到让社会放心、家长安心、学生开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多年来,惠济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十四五”时期,惠济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75%,众多重点民生实事高效推进。
教育强区加快实施,围绕“学有所教”,加快打造“美好教育”,幼儿园普惠率达93%;深化与郑州一中、郑州四中、郑州外国语中学等教育集团合作共建,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100%;以学生身心健康为重点,强化“五育”并举全面育人,心理健康课开课率、专兼职教师配备率、辅导室配备率均达100%。
健康惠济成效显著,聚焦“病有所医”,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等3家知名医疗机构深度合作,将市三院、省中医院(迎宾路院区)纳入全区应急医疗保障体系,成功创建省级地方病防控规范化县(区),区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330项“线上”检验结果互认全覆盖。
住房保障扎实推进,围绕“住有所居”,34个安置房项目全部实现首套房回迁,网签安置房46.05万平方米,房票安置解决45万平方米;10个房地产项目列入“白名单”;排查纳入不动产“登记难”项目50个、2万余套,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城市更新向新,惠济累计谋划相关项目41个,古荥城市更新、花园口城市更新等15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建设。在基础设施上,完成辖区27条、30余公里道路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3号线一期工程、4号线工程、7号线一期工程已全部建成通车,辖区公交线路65条,地铁与公共交通实现无缝衔接,实现“全域公交”一体化。
“绿”动发展 践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金秋时节,郑州黄河滩地公园内,草木葱茏、风光旖旎。
漫步园区,在疏影路旁拍照打卡,到星海湖旁看水鸟蹁跹,到中远有机农场来一次奇趣采摘,南裹头观景点可尽赏大河风光。在这里,“自然风光+黄河文化+慢生活”生态休闲体系加快构建,郑州黄河滩地公园已成为市民舒展身心、亲近黄河的城市“后花园”。
从岸边农家乐密布、大小渔船聚集,到纵深推进黄河滩区综合治理,恢复黄河滩地原真性和自然特色,黄河滩地公园是惠济区坚定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现“绿”动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作为郑州市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核心示范区,多年来,惠济区在黄河生态治理、文化保护传承、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走在前、作示范,着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推进黄河滩区综合治理。以绿盾专项治理、黄河“清四乱”等行动为抓手,拆除黄河滩区违章设施206万平方米,恢复湿地6500亩;规划建设约44平方公里的郑州黄河滩地公园,建成约66公里彩色慢行步道和南裹头、海事广场、惠武浮桥3个生态观景平台。加大对重点野生动物栖息地、湖泊水系等区域巡查,有效保护生态资源。
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辖区93个排污口溯源整治,索须河、贾鲁河等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完成花园口镇13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解决沿黄村庄近4万人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启动黄河支流枯河生态治理工程,完成孙庄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黄河花园口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九五滩地下水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花园口断面连续五年达到Ⅱ类标准。
积极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依托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黄河博物馆、黄河滩地公园等沿黄景区、场馆打造精品旅游线路60余条,年均文旅商综合收入超亿元。黄河澄泥砚、郑州窑青瓷等非遗艺术陶瓷产业发展迅速,大运河数字文创产业园加快建设,培育日新阅益等全国头部短剧企业,承办美丽中国·全民健身跑等国家和省、市大型赛事15项,举办(协办)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等多项文化活动。
擦亮绿色生态产业名片。辖区近10万亩黄河滩区,农业发展空间广阔,中远有机农场、黄河梅园等名声在外,连续举办4届种业博览会,累计参展国内外2000余家单位、3.5万多个蔬菜品种、近100种新技术新设备,是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蔬菜种业展会之一。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决战决胜‘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干在实处,定能成于实处。”惠济区委书记李新军表示,全区上下将继续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带动,聚焦“两高四着力”,积极推进大运河片区、古荥片区、花园口片区及“一园一港”载体打造,建设产业兴盛、魅力宜居、活力善治新惠济,不断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贡献、彰显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