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巩义市主城区一隅俯瞰。康震林 摄

横跨伊洛河的人民路大桥作为巩义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进一步完善了城市路网体系,有效拉大城市发展框架,加快产城融合。

艾锐海年产300亿只超级易拉罐涂层材料超宽高速智能化连续铝卷涂层线。

巩县兵工厂遗址公园陆续向群众免费开放天井院片区、文化墙展示区和地下防空洞,成为新的文化地标。

位于嵩山北麓的夹津口镇韵沟村是国家级森林乡村和全国生态文化村,山景壮美,峡谷蜿蜒。崔瀚予 摄

巩义杜甫故里景区持续推出实景演出、歌舞表演和激光秀,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巩义市委宣传部提供
□康雅薇
一座座国家级绿色工厂落地扎根,承载着传统工业之城向新而行的转型决心;伊洛河畔,曾经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公园绿地取代了寻常街角,市民悠闲漫步其间;麦田宋陵、杜甫故里“破圈”,吸引省内外万千游客到访亲身感受千年历史……
五年,可以改变什么?在巩义,答案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成为河南首个“千亿县”;是老百姓的生活更便捷、家门口的公园更多、河水更清、街道更畅;是铝产业“老树发新枝”、氢能储能“新树扎深根”;是杜甫故乡吟响诗篇、宋陵遗址绽放时代新韵。五年砥砺奋进,回望这段不平凡的征程,华章日新、征途万里。
千亿基石 智造未来
巩义以工业立市,以铝闻名。但这里的转型故事,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精彩。“十四五”期间,巩义没有在“传统优势”上停滞不前,而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产业向“高精尖新”迈进。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2023年,巩义历史性跨过地区生产总值千亿元大关,成为河南首个“千亿县”;2024年,这一数字达到1051.3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列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第48,经济总量蝉联河南省首位。
工业经济向新求质。五年来,巩义铝加工产业突破1400亿元产值,产品走向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高端包装等领域。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保持在80%和60%以上,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蓬勃发展。泛锐熠辉、华德地毯、晋安机械、凯辉实业等“巩义制造”相继亮相北京冬奥会、中国—中亚峰会等国家级重大活动。其中,华德地毯亮相今年的九三阅兵现场,再度展现了“巩义智造”的硬核实力。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创新驱动的持续发力。
“我们连续多年保持8.7%的研发投入占比,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列。”巩义市泛锐熠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说,创新已融入当地企业发展的血脉。
巩义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三年位居郑州六县(市)首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35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99家。明泰铝业、万达铝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天祥新材料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创新平台能级持续提升,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07家,泛锐熠辉省级产业研究院等7家重点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建成投运12个小微企业园,累计入驻企业超850家,形成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生动局面。
绿色成为巩义产业发展的鲜明底色。“十四五”期间,巩义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荣获“国家绿色工业园区”,万达铝业、人民电缆、艾锐海新材料、明泰科技、天祥新材料、新昌电工、永通铝业等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制造体系愈加壮大。
未来产业建链成链。“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也在巩义悄然布局——当地抢抓“郑汴洛濮氢走廊”建设机遇,正在加快建设液氢装备制造基地及制储运加示范区。
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新兴产业布局,从技术创新到绿色发展,巩义工业经济正在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幸福巩义 品质生活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惠及人民。巩义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持续将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五年民生支出占比始终保持在70%以上,省市县民生实事圆满完成,转化为百姓生活中可感可及的温暖。
“十四五”期间,巩义完成145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增绿化面积111.46万平方米,城乡供水一体化铺设管道120公里,燃气管网新铺476公里,供热管网新建改建16.8公里,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建成开放双拥园、绿野公园等47个公园,永厚陵文化遗址公园、赵普生态文化公园等相继亮相。印象巩义·城市展厅成为城市新地标,智慧路灯、智能充电桩等“数字巩义”应用场景融入日常生活。
城乡更融合。随着焦平、沁伊、郑洛、焦唐四条高速全面推进,G310东段开工,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四横三纵”普通干线公路网持续加密,下一步全市高速出入口将达11个,实现“镇镇通”。城区内部循环同步优化,累计打通和平路等17条断头路,畅通45条主次干道,主道路交叉口全部渠化改造,交通承载力显著提升。
一座座桥梁腾空而起,巩城大桥、洛神大桥、青龙山特大桥、杜甫路大桥等相继建成通车,勾勒出城市天际线。
“现在村里通客车、通自来水,快递也进了村,垃圾天天清,和城里没啥两样。”涉村镇村民王建立感受深刻。
五年来,巩义新建改建“四好农村路”27公里,成功创建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市),“快递进村”工程进一步打通了城乡流通微循环,城乡融合发展的画卷愈发清晰。
服务提质,使幸福可感知。市人民医院二期即将投用,回郭镇卫生院成为全省首批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巩义市医共体建设入选全国医共体建设优秀成果,“便民就医优流程”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五年新增学位1.76万个。“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
点点滴滴的改善,汇聚成巩义人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古今辉映 诗与远方
工业之城巩义拥有着令人瞩目的文化家底。北宋皇陵的肃穆神道、北魏石窟的精美雕饰、杜甫故里的青砖旧院、康百万庄园的深宅往事……巩义拥有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故事缀满于历史的长卷。
青龙山、竹林长寿山、浮戏山雪花洞如梦似幻,叫人沉醉。五指岭险峻、盘龙山雄奇、蝴蝶谷清幽……共同描绘巩义壮丽的山水长卷。
让沉睡的文化苏醒,让静止的遗产说话;使山水赋能旅游,借旅游传递文化——一场美丽蜕变,悄然发生。
“十四五”以来,巩义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特色鲜明文旅强市”定位,做精做细文物保护、文化繁荣、文旅融合和文明传承“四篇文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掘历史积淀,推动文旅融合走向纵深。
重大项目点亮文化名片。宋陵、双槐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持续推进,永昌陵、永厚陵文化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巩县兵工厂遗址公园(天井院片区)竣工开放,成为工业遗产焕新样本。青龙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晋升国家4A级景区,海上桥村、竹林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形成了一条贯穿古今的文化旅游带。特别是围绕伊洛河“一河两岸”打造的水上观光、文化体验项目,正逐渐成为当地文旅新标杆。康百万庄园5A级景区创建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新格局加速形成。
节庆活动塑造城市品牌。杜甫故里诗歌周、嵩顶冰雪文化旅游季等系列活动连年举办,成功荣获“中华诗城”“中国最佳全域旅游休闲目的地”称号。2024年,巩义列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第31位;步入2025年,巩义在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指数百强榜中位居第23。文化软实力正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为打造文旅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明之城绽放新彩,巩义顺利实现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三连冠”,“小马代办帮办”“义剪美”等志愿服务品牌深入人心,文明善治提升着城市的人文温度。
文旅新业态蓬勃发展,里山明月、山谷觉醒等精品民宿集群兴起,“河洛古国研学带”“陶瓷艺术体验带”等让游客从“观山看景”转向“深度体验”。
高效善治 润企惠民
巩义的转型不仅体现在经济数据和城市面貌上,更深刻体现在生态环境的改善中。
空气常新,蓝天成为常态。在市区伊洛河边,每天清晨都有不少市民晨练。“现在蓝天白云多了,呼吸都顺畅了。”正在锻炼的市民刘建明说,曾经工业城市的灰色印记,正被越来越多的“巩义蓝”所取代。
清水润城,河湖焕发新颜。国控断面水质连续多年稳定达Ⅲ类,生态水系建设、伊洛河治理、小浪底南岸灌区等重大水利项目基本完工。
沃土丰饶,守护土壤健康。巩义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多年保持100%,土壤环境总体稳定。同时,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持续增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3万亩、森林抚育4.1万亩,秦岭东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治理面积2.35万亩,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持续的生态活力。
“十四五”期间,巩义以深化改革为引擎,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巩义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成功入选河南省转型升级试点;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公交公司完成改制,国投公司、文旅集团实力显著增强。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巩义全面落实“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免证办”“就近办”等便民利企措施,成功荣获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称号。
基层治理创新推进。巩义构建起党建引领“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推动网格化治理向纵深发展。市人民法院荣获“全国模范法院”称号,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跻身全国法院改革创新前三名,竹林法庭成功创建全省“枫桥式法庭”。
立于新的历史起点,巩义的目光已投向更远的未来——它立志要做强的,是一座承载五千年河洛文明的现代化之城;它要回答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的深刻命题。
勇立潮头,新程再启。这座城市正以坚定的信念与行动,推动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现实——深刻把握时代方位,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统筹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壮大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在积极融入服务全国大市场建设的同时,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基础,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展望未来,前路风劲;巩义步伐,昂扬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