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搭桥 湿粮有去处(垄上行·秋收日记)

《河南日报》 (2025年10月11日 第 03 版)

  10月10日,郏县润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仓库内,工作人员正对收购的玉米进行装卸、整理。 本报记者 刘一洁 摄

  □本报记者 刘一洁

  时间:10月10日

  地点:郏县薛店镇

  天气:阴转小雨

  清晨,郏县薛店镇笼罩在一片蒙蒙秋雨中,郏县润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院子里却早已热闹起来,运粮车的引擎声、农户的吆喝声混杂在淅沥的雨声中。

  我在合作社门口,看见合作社理事长王利峰在地磅旁忙碌。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大家别急,今天收多少,咱们卖多少!”

  今年秋收,天公不作美。连绵的阴雨让田地泥泞不堪,眼看玉米可能烂在地里,农户们心急如焚,不约而同地找到了王利峰。“种地是农民一年的指望。”王利峰感同身受,他多方联系,终于调来3台履带式收割机。

  合作社的仓库里,薛店镇赵寨东村农户王占正全神贯注地倒车、卸粮。他的裤腿卷到膝盖,泥浆溅满双腿,干劲却丝毫不减。“这雨下个没完,普通的轮式收割机根本下不了地。”他指着远处正在作业的机器,“多亏利峰联系了外地的履带式收割机,把大家组织起来一起收,每亩地收割费还便宜了20多元!”话语里,满是认可与感激。

  解了收不上来的急,可收上来卖不出去的愁又压了过来。“往年玉米收完湿度才20%左右,晒两天就能卖;今年的湿度都在30%至40%,天又不晴,堆家里不出3天就发霉。”王占的话,道出了农户的两难。

  王利峰没歇着,连续跟河北、山东等地的收购方打电话,终于敲定河北一家粮商,将粮食直供甘肃一家淀粉厂,每斤湿粮0.63元,还承诺随到随收,当天结款。消息一传出来,薛店镇狮子口、赵寨东、薛店南等村的农户都主动开始抢收。“光河北的收购方,这几天就收了1000多吨湿玉米。”王利峰说,“昨天又联系了本地烘干塔,也能帮忙烘干。”

  “4亩地,卖了3000多元。”王占扬着手中的结算单不禁感慨,“过去遇上连阴雨,得自己找车,冒雨往粮站拉。路滑难走不说,价格也经常有变动。”他指了指合作社,“现在好了,从收到卖,合作社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咱们只要把粮食运到这院里,过磅、拿钱,心里踏实!”

  正说着,又一辆三轮车驶入院内。一位老汉利落地跳下车,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急切地问:“利峰,俺家这三亩半刚收完,湿粮能行不?”王利峰快步迎上,“叔,您放心,湿粮照收!”老汉一听,连连点头:“那我这就排队。”

  午后,雨势渐歇,合作社的院子更加热闹。农户们趁着雨停的间隙,将一车车玉米运来,仓库里堆起了一座座小山。王利峰穿梭其间,一边记账,一边不忘给大家鼓劲:“放心收,咱们合作社能给大家托底!”

河南日报特刊 03合作社搭桥 湿粮有去处(垄上行·秋收日记) 2025-10-11 2 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