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董豪杰
时间:10月9日
地点:尉氏县张市镇高庄村
天气:阵雨
尉氏县张市镇高庄村,连阴雨天气,田间土壤湿度大,导致河南天惠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玉米收割机难以发挥作用,公司负责人王二虎联系外地的履带式收割机前来助阵。
履带式收割机在农田里轰鸣的时候,乡间小路上农用三轮车来回不停,公司的烘干塔也正转个不停。一边收获、一边运输、一边烘干,“三台机器”同时运转,解决了秋收的大难题。
满眼血丝的王二虎,正站在公司场院门口,虽然连续多天没有好好休息,但每进来一辆车,他还是要仔细看看。
无论是玉米棒子还是籽粒,王二虎打眼一看、上手一抓,就能大致判断出含水量,这是种粮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也是下一步烘干的关键。顺手挑出几个已经发霉的玉米棒子,王二虎说:“像这种发霉的,得尽快拿出来。”
满载玉米的农用车开上地磅,计量设备发出“本次称重3796公斤,请下磅”的语音。车辆转个弯开进仓库,准备卸粮。
仓库里堆放着三处玉米。王二虎走进最里面,蹲下来抓了一把玉米粒说:“这是烘干后的,颜色明亮、发黄,水分降到14%以下了,已经达到储存条件。”
旁边的一处玉米就有点“惨”,颜色发乌,仔细观察,有些籽粒已经开始发霉。王二虎有点无奈地说:“没有及时烘干的玉米,后期除了烘干,还要在色选机上过一遍。”
这道程序必不可少,王二虎说:“霉变的玉米达不到生产饲料的要求,需要用色选机剔除掉发霉的籽粒。”
程序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在量特别大的时候,王二虎会采取紧急措施,先将玉米水分烘干至20%左右,保证玉米不霉变,之后再进行二次烘干,达到储存条件。
“现在地里收回来的玉米,含水量基本在30%左右,含水量越高,烘干的时间越长。”王二虎说,周边烘干设备少,大多数种植户都会拉到这里进行烘干。
忙碌的不光是这家公司。为保障秋收,省农业农村厅推出便民查询码,方便广大种植户快速找到距离最近的粮食烘干点,及时将秋粮烘干、入仓。
称重、卸粮忙个不停的时候,铲车也不断往烘干塔里“上料”。王二虎蹲到刚拉来的一堆玉米旁,用手翻了翻说:“我们这儿能浇,受前期干旱影响小,玉米品质还是相当好的。”
但碰到连阴天,抢收的玉米及时烘干处理是关键。王二虎说:“尽量在收获后直接拉到烘干点,抓紧烘干,避免损失,收、运、烘,哪个环节都等不得、慢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