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王侠
时间:10月10日
地点:滑县万古镇新庄村、杜庄村
天气:阴
滑县万古镇的田间道路上,满载玉米、花生的各类农用车成为秋收运输的“主力军”。一条条平整的田间道路在车轮下延伸,为秋收运输保驾护航。
新庄村玉米地里,农机手驾驶着新型履带式玉米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雨后的田地里作业。
“俺一掐这玉米籽,感觉灌浆已结束,该收获了,就赶紧联系滑县焕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过来抢收。”新庄村农民张利芳说,“不用等天晴,俺家的玉米用一台履带式收割机,上午两个多小时就收完了。”
“你看,俺的地距离水泥路还有200米远,但因田间道路通畅,玉米收获后直接就能运到合作社快速烘干,既节省了时间,又确保了粮食质量。”张利芳说,“合作社的烘干设备是我们的定心丸。”
在万古镇杜庄村,滑县焕永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烘干车间里,两台大型烘干机昼夜不停地运转,金黄的玉米经过一系列烘干流程后,很快达到安全储存标准。
合作社理事长杜焕永已经连续在烘干机旁熬了几个通宵:“目前合作社两台烘干机的日处理量是180吨,仓库库容量可达2000吨。这几天我们加班加点,确保周边农户和种粮大户的玉米收获后能够及时烘干。”
“现在,全镇农田道路便利通畅,我们合作社可以及时调度各种农机下田,帮助农户及时收获、转运、烘干粮食,保障粮食颗粒归仓。”杜焕永说。
“眼下正值秋收生产关键时期,为确保粮食收获、转运高效顺畅,我们组织人员对农田道路进行全面排查,同时对路边杂草和杂物进行彻底清理,将损毁道路列入改造提升计划,消除秋收道路上的‘堵点’,全力保障农机车辆通行无阻。”滑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赵向辉介绍。
道路通达,灌排畅通。一平、两通、三提升的高标准农田极大地方便了农户出行、田间管理和农产品运输。目前滑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6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0%,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硬化道路里程总计达530多公里。
“‘三秋’工作启动以来,县里把抗阴雨、保秋收、稳麦播作为核心任务,启动日调度与日报制,调配新型履带式收割机、建成28个标准化粮食烘干点。同时,组建农业技术指导组分包到村,指导农户开展人工抢收。目前全县玉米已收获七成。”赵向辉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