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庭庭长 范娜娜
讲述人 范娜娜
河南省三八红旗奖先进个人、扶沟县人民法院韭园人民法庭庭长
10月9日上午10点,我刚结束了一场以妇女权益保障为主题的普法直播。当我关闭直播设备时,屏幕上还留着观众的最后一条留言:“范法官,谢谢您让我知道了如何用法律守护家人。”
作为一名从事家事审判的基层法官,我的工作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案,却装满了千家万户的烟火气;我所追寻的公平正义,融入了每一次耐心的调解中,体现在每一场用心的普法活动里,蕴含在守护家庭温度、传递法治温情的每一个案件中。
2024年秋季里的一天,78岁的李大娘拄着拐杖走进法庭,她手中的诉状被攥得发皱。李大娘的老伴已经去世多年,她独自住在漏风的简易房里。因为4个子女的生活并不如意,老人生病产生的医疗费,子女们都表示无力承担。
我深知,这类赡养案件不能一判了之,得解开子女心里的疙瘩。于是,我决定把法庭搬到村委会广场,既方便老人参加庭审,又能为乡亲们普法。开庭时,我请派出所民警现场讲解遗弃的法律后果,让村“两委”干部细数李大娘当年为子女操碎了心的往事。当老人开口说“我知道你们难”时,子女们潸然泪下,轮流赡养、平摊医疗费的协议最终顺利达成。后来,村党支部书记给我打来电话说,村里存在赡养纠纷的2个家庭主动和解了。用传统美德焐热人心,用法律底线守住孝道,这是我对孝老爱亲的回答。
从2024年起,我们法庭联合县综治中心推出了“法护万家灯火”系列直播,从“彩礼那些事儿”“守护青春,与法同行”到“婚姻港湾里的孩子”“假期如何用法律为孩子的安全护航”,每次直播前我都会查找类似案例,把冰冷的法条变成家常话。把法律讲到群众心坎里,让妇女儿童敢维权、会维权,这是我对守护权益的回答。
有人问我,天天处理家长里短,会不会觉得琐碎?每次调解后,看到当事人舒展的眉头;每次普法后,看到群众明亮的眼神;每次家庭矛盾化解后,看到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我的答案就越发坚定——我将用一生守护千家万户的温暖,用法治照亮社会的角落。
(本报记者 王绿扬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