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球,排场!

《河南日报》 (2025年10月15日 第 07 版)

  “主办方与球迷齐心协力,官方与民间良性互动,打出带着地道河南味的体育盛会,不仅靠打好球场上的五局三胜,还要打好文旅加时赛。”

  □本报评论员 于晴

  2025年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第二阶段比赛开打,豫北豫南两大赛区的8支队伍将在排位赛中一决高下,积分决出前4名进入第三阶段总决赛。

  说到体育赛事,“苏超”从夏天火到了秋天。豫排联赛能火吗?有人会问。毕竟“苏超”是足球,可是第一大运动,河南打城市排球联赛,搞得起来吗?有看头吗?

  回答这些问题前,不妨先看看豫排联赛上的两个画面:起跳、扣杀!商丘科迪花木兰队主攻手殷盈盈打出了一记潇洒的扣球,但她并不是一位职业排球运动员,33岁、博士生、两岁孩子的母亲,是她不同于队友的标签。即使学业忙碌,她依然参加了第一阶段的全部比赛,又跟随球队踏上了第二阶段征程,如此坚持动力何来?她给出了4个字:因为热爱。殷盈盈介绍,自己从高中就开始练习排球,为了参加本届联赛,读博再忙也没停止训练。深耕之处,光阴自有馈赠。“我喜欢排球,很享受在场上扣球接球,也喜欢队友之间协作的感觉,6个人像1个人一样作战,球不落地,永不放弃。”

  用汗水书写热爱的,不仅有年轻的商丘“花木兰”,还有郑州的“佘太君”。在豫排联赛揭幕赛上,73岁的葛淑茹教练站在场边,目光随排球移动,满头白发却身姿挺拔,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从13岁进入四川女排至今,她与排球相伴60年,已经退休的她现在是郑州一中学的女排教练。“一晃都60年了,干这行这么久,很多人可能觉得太累、太苦,干不动就慢慢放下了。但对我来说,最大的动力就是喜欢,打心眼儿里喜欢排球。只要一踏上排球场,什么烦心事好像都能忘掉。”这份70岁的坚持,这份打心眼儿里的热爱,比胜负更有感染力。

  从村BA到“苏超”,再到豫排联赛,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全民参与、快乐体育。当年龄不再是限制,当业余选手也有机会成为球场上的主角,当比分不再是判断比赛含金量的唯一标准,无论足球、排球,还是任何一项运动,赛场上,拼尽全力的每1分都足够动人,也更让人认可和喜爱。

  把球迷的排球变成大家的排球,接地气才能聚人气。有人说,简单的快乐,就是一张门票,让一整个周末都沉浸在比赛的激情之中。无论观赛还是参赛,豫排联赛同样接地气。赛场上,既能看到17岁的风采,也能看到70岁的身影,老师、学生、上班族,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排球爱好者;赛场边,啦啦队汉服西装大斗舞,惠济桥狮舞、少林武术、豫剧、街舞、抖空竹等文体节目表演轮番登场;赛场外,开封酱鸭、桶子鸡香气扑鼻,剪纸、汴绣、布老虎让人频频扫码光顾……低参与门槛、高情绪价值、全民乐享,豫排联赛正在成就自己的“泼天富贵”。

  主办方与球迷齐心协力,官方与民间良性互动,打出带着地道河南味的体育盛会,不仅靠打好球场上的五局三胜,还要打好文旅加时赛。豫排联赛进入第二阶段,河南发挥文旅优势,“体育+文旅”全面联动,各主场城市植入专属文化符号,开封宋韵暖场秀、洛阳牡丹文化展演等,让赛场成为城市文化的移动展厅;“观赛+消费”服务更加完善,全省近50家A级景区同步上线赛事专属优惠,让球迷为“看一场球”而来,以“游一座城”而归。

  在豫排联赛赛场上,每一位参赛运动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排场妞。“排场”一语双关:既指排球场,又是河南方言“真排场”,是漂亮、体面、大气的意思,“妞”则是河南人对女孩子的亲切昵称。当有热度的群众参与转化为有温度的文化互动、城市认同,把握好“一场球带火一座城”的流量红利,精准击中大众情绪,豫排联赛将在赢得广泛关注中越来越排场。

河南日报评论 07这一球,排场! 2025-10-15 2 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