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滑州满目新(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安阳篇)

《河南日报》 (2025年10月28日 第 15 版)

  长虹卧波,金堤浮翠,在古黄河大堤一侧,风力发电与青苗、绿树、碧水、路网构成一道美丽风景线。刘瑞普 摄

  彩霞下的西湖一角。赵永杰 摄

  滑县道口古镇,游客摩肩接踵。王子瑞 摄

  白马林谷俯瞰景。赵永杰 摄

  留固镇程新庄村党建综合体。县委宣传部供图

  滑县西湖。马丹诚 摄

  这是一片富饶厚重的沃土,千百年来英杰辈出、成果斐然,无数滑州儿女在这片土地上艰苦创业,繁衍生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渐次展开。如今,古韵滑州正以昂扬的姿态勇担时代新使命、续写奋斗新篇章,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正能量,鼓舞全县人民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1 护绿水青山底色 绘生态发展新程

  “金堤河能变成今天的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多亏了县里下大功夫治理保护,经常见工作人员来这查看水质情况,取水样。”滑县白道口镇白道口村村民张老汉由衷地说。

  滑县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出系列组合拳,持续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强化工业企业深度治理,严格落实扬尘管控措施,推广清洁能源使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提升,“滑县蓝”日益成为常态。

  “今年以来,滑县空气质量主要考核指标PM10、PM2.5、优良天数实现‘两降一增’,全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安阳市生态环境局滑县分局局长陈建峰说。 

  乡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突出短板,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成为县域污染防治的主攻方向。

  “为破解城乡农业生产和生活垃圾乱堆乱放问题,滑县依托社会化第三方对全县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实行日产日清,先后建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生物质发电项目,实现了生活垃圾及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不断完善城乡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夯实治污能力,建设美丽乡村。”滑县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彦林说。

  针对滑县无天然地表径流、距离黄河相对较远、引水相对困难的不利因素,多方协调开拓新的供水资源,创造好的引水环境,多引水、引好水,为县域水生态环境和农田灌溉提供有力保障。

  “2024年,滑县编制西湖湿地公园范围优化调整方案,并按优化后范围完善建设面积1636.95亩,超额完成造林任务2200亩,有效保持了水土安全,为县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态支撑。”滑县林业总站站长秦志杰说。

  近年来,滑县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鼓励和支持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绿色产业。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控和精准分析,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执法效能。同时,畅通公众参与渠道,鼓励群众举报环境问题,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格局。

  “下一步,滑县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守护好绿水青山,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滑县,让优良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源泉。”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瑞说。

  2 一码联城惠医疗 巡诊入户暖民生

  “通过亲情账户绑定,展示亲属的医保码,不到10秒就完成结算,现在看病报销是真方便!”在安阳滑县中医院门诊大厅,患者家属张云的真切感慨,正是全县民生服务革新的生动写照。

  如今,医保电子凭证已实现全县“两定”机构全场景覆盖,“刷脸结算”让忘带医保卡成为“过去式”。8家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开通“移动支付”“诊间结算”功能,平均为每位群众节省40%的就医时间。

  医保码不仅是结算工具,更串联起挂号、检查、取药、报告查询的全流程服务链条。从线上预约挂号到床边一键结算,从手机查看检查报告到药房“码上取药”,滑县以数字化赋能就医体验,真正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承诺落到实处。

  “以前去县城体检,来回折腾大半天,现在家门口就能查!”滑县锦和街道居民刘秀清拿着体检报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被称为“智慧流动医院”的巡诊车,配备身份证阅读器、远程诊疗系统等先进设备,集疾病诊疗、慢病配药、健康体检、医保实时结算等功能于一体,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能变身“类急救车辆”,架起城乡医疗服务的“连心桥”。

  依托巡诊车项目,滑县同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六进”服务等惠民举措,通过义诊咨询、健康科普等方式,将健康知识送进千家万户,持续织密基层健康服务网络。

  截至目前,23辆巡诊车已累计开展巡回诊疗超0.73万次,为0.92万人次偏远乡村群众完成基础体检,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检查不出乡”。

  今年以来,滑县以系统化思维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远程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已累计完成心电、影像、检验诊断超11万例,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县级专家诊疗“零距离”服务基层群众;通过医保码结算已达193.003万人次,报销金额达19091.06万元;县域内就诊率稳步提升至80%。

  从“一码通行”的智慧医疗,到“车轮上的医院”普惠基层;从远程医疗打破地域壁垒,到医共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滑县正以数字化与民生工程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全县的健康服务网络。

  3 文明新风润心田 基层治理换新颜

  “志愿者理发师为我们免费剪发,村民自编自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心里非常温暖。”近日,在滑县赵营镇单寨村“爱心剪”免费理发活动上,该村75岁的老人单丁贯高兴地说。

  当天的爱心活动让赵营镇单寨村格外热闹,志愿者理发师自带工具,用娴熟的技术为老人们剪出满意的发型。同时,村里的好儿女、好媳妇、好邻居分享了自己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感人故事,为广大村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村里将文明乡风融入生活细节,‘讲文明、树新风’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大家自觉践行的日常习惯,村民的精气神儿也有了很大改变,促进了村庄和谐,凝聚了发展合力。”赵营镇单寨村村民周云深有感触。

  同样,在滑县小铺镇大张庄村,一场简约而温馨的婚礼吸引了众多村民的关注。新郎张一根据村民集体商议和村规民约制定的婚丧“标尺”,在村红白理事会的协助下,给婚礼流程“瘦身”、开支“减负”,婚礼办得很满意,花费却降低了不少。

  “过去村里办红事喜欢攀比。如今,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详细的操办标准,经济又实惠,人情味儿也更浓了,大家都很认可和支持。”张一说。

  滑县小铺镇党委书记王江辉介绍,该镇积极组建乡村两级红白理事会,依据村内实际情况,制定红白事操办标准和流程。通过宣传教化、机制建设、示范引领等多维发力,进一步引导群众树立简约文明的“新”观念,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村面貌不断焕发新气象。

  近年来,滑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把移风易俗作为乡风文明建设和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强化宣传教育和集中整治、村民自治、示范带动等形式,营造崇德尚善的良好氛围,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滑县设置“移风易俗”专栏,发布宣传信息150余条,拍摄先进典型宣传报道26期,创作小品、三句半、戏曲等文艺节目10余个;在公交站厅安装公益广告54块;在婚姻登记处设置展架、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3600余份,召开全县经验交流会2场;开展“洹畔家长学堂”家庭公益讲座69场;组织国家级非遗大弦戏剧团以“倡树婚事简办、抵制高价彩礼”为主题创排戏曲《彩礼风波》,并巡回演出13场;全县23个乡镇(街道)744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将婚丧嫁娶规定纳入村规民约,逐步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2025年5月,滑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4 文旅融合结硕果 古今韵味引客来

  客亭临小市,灯火夜妆明。夜幕下的滑县道口镇街道灯火通明、人流如织,广场街两侧,特色小吃摊升腾的热气裹着香气交织萦绕,吸引市民、游客驻足品味,浓浓的“烟火气”将夜晚的热闹拉满。

  “现在,这里不仅灯光、地面设施升级了,两边商贩规划得整齐有序,还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小吃,逛着特别舒服。”滑县市民张弛道出了广场街的蝶变。

  道口古镇的变化更让返乡游子满心惊叹。

  “前几年退休定居外地,这两天回家探亲,晚饭后到古街转转,每条街都各具特色,典雅建筑、创意装饰、民俗体验、文玩字画、非遗产品、手工制造、酒馆小店一应俱全,传统韵味里藏着现代元素。看着家乡这么美,心里的归属感更强了。”探亲的李存富漫步古镇,满是感慨。

  作为卫河之滨、鲧堤之上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道口古镇底蕴深厚,为让千年古镇“活”起来,当地还引入大平调、木版年画、中国安绣、道口锡器等地方特色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驻,让文化底蕴与现代旅游需求碰撞,推动古镇持续焕发新容颜、升腾新气象。

  文旅体验的提升,离不开住宿配套的创新。在滑县枣村乡堤上村——这个位于“天然氧吧”万亩森林公园腹地的百美村庄里,白马林谷民宿凭借优美的环境与齐全的设施,成为游客青睐的休憩选择。

  从“玩得尽兴”到“住得舒心”,滑县进一步完善文旅链条,为游客打造更完整的美好体验。

  如今的滑县,文旅亮点遍地开花:滑州西湖绿草环绕、碧水蓝天,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滑县森林公园绿植繁茂,成为天然生态氧吧;道口镇街道顺南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城关街道东小庄村、枣村乡堤上村被命名为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畅游其间,一处一文化,一步一景观,文旅项目频频出圈。2024年全年,全县旅游接待819.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6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滑县高质量发展,深挖悠久文化底蕴,发挥龙头景区带动作用,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与重点景区提档升级,打造一批极具吸引力的滑县文旅新地标,全力推动文旅文创深度融合,让更多人走进滑县、爱上滑县。”滑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李红霞说。

  大运河畔,见证着滑县人千年不变的风流与担当;明福塔前,续写着新时代自强不息的传奇与辉煌;田间地头,“中国小麦第一县”的招牌赫然挺立;香飘四方,“中国烧鸡名城”的名片远扬内外。伴随着党的惠民东风,勤劳、智慧、勇敢的滑县人正以赶考的勇气、攻坚的锐气、成事的底气,真抓实干、接续奋斗,将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统筹:李红霞

  策划:张兴义

  撰稿:张森 席瑞娜 徐岩 陶兆航

河南日报特刊 15古韵滑州满目新(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安阳篇) 2025-10-28 2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