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

农业产业集聚化 乡村振兴启新程(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安阳篇)

《河南日报》 (2025年10月28日 第 17 版)

  收割机在金黄麦田作业。孙亚科 摄

  红苹果。张百瑞 摄

  采摘葡萄。张百瑞 摄

  汤阴新景。张其林 摄

  金秋时节,安阳汤阴大地铺展丰收画卷。广袤田野间,整齐田垄如绸带纵横延展,万亩良田涌动着蓬勃生机,不仅孕育着颗粒归仓的希望,更彰显着这座千年古县以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振兴根基的坚实步伐。

  作为农业大县,汤阴县始终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以新时代“千万工程”为引领,紧扣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部署,将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城乡融合作为核心抓手,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激活农业产业新动能,为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汤阴经验。

  1 粮食生产稳定 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

  站在汤阴县古贤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极目远眺,田埂间,新修的灌溉沟渠如银带蜿蜒;田野里,农机不时穿梭作业。一幅“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现代农业画卷,正鲜活铺展。就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汤阴县以稳定的粮食生产、扎实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筑牢中原粮仓筑起了坚实的“汤阴防线”。

  作为农业大县,汤阴县粮食种植规模常年稳定。其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109.85万亩,2024—2025年度小麦种植面积54.81万亩、总产26.47万吨,今年秋粮种植面积约55万余亩。

  为守护粮食安全,汤阴县在生产各环节下足功夫。2025年,该县整合814.92万元资金,用于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重点防治条锈病、赤霉病及蚜虫等重大病虫害,飞防覆盖率实现100%。同年5月,按照《小麦种子产地检疫规程》,当地对16家企业的22个品种、30060亩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开展产地检疫,合格率同样达到100%。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壮大新型农业主体、促进农民增收、挖掘内需潜力、激活村庄治理活力的关键抓手。今年以来,汤阴县加速推进该项工作,已连通整治沟渠155.6公里,打通堵点132个,建成渠系建筑物4座,完成重点区域农村沟渠连通整治任务。

  目前,2025年县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规模达3万亩,项目总投资约7800万元。为保障水利设施长效运行,汤阴县不仅修订了《汤阴县水利设施管护办法》,还召开第一季度农田设施管护培训会,对929名“一长两员” 开展培训。此外,当地每年5月7日至13日还会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排查周”,以精细化管护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2 聚焦执法监管 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向好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国计民生。汤阴县通过强化风险监测、推进品牌认证、开展专项整治等举措,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力有效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向好发展。

  今年上半年,该县已完成种植环节145批次蔬菜、水果等样本定量检测,合格率100%。2家合作社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汤阴面粉获全国名特优新认证。目前全县累计有绿色食品1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

  此外,该县16.17万亩小麦已获批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覆盖2个乡镇。

  该县聚焦豇豆等重点品种,强化巡查,全面摸排种植基地,严查禁限用农药使用及农残超标问题,同时加强宣传,组织监管员督导种植主体,在乡镇、基地张贴禁限用农药名录1000余份。

  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同时,该县在农资监管方面也下足功夫。

  该县依据全国春季农业生产会议及省市工作要点,成立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责任。

  同时,该县创新宣传形式,营造打假氛围。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宣传,截至目前375个玉米种子、158个小麦种子品种完成备案登记。开展“农资安全宣传周”,在县乡集散地设站宣传,普及选购知识。并向经营者发告知书,签订110余份诚信经营承诺书。

  推进执法检查,净化农资市场。该县细化监管职责,建立分包责任制。今年累计组织1200余人次执法,出动320余台次车辆,检查1000家次经营户,办结种子案件1起、农药案件3起、畜牧案件1起。

  该县通过加强质量监测,对种子、农药、肥料开展专项抽检,严格检测核心指标,确保农资质量安全。

  3 加强农业产业化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定

  近年来,汤阴县始终以“三链同构、三产融合”为核心抓手,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质增效,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稳定运行注入强劲动力。

  在农业产业平台建设方面,汤阴县成果显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高效推进,第一批1000万元省财政奖补资金对应的建设内容已实现高质量完工;第二批1000万元省财政奖补资金计划落地4个项目,当前建设进度已达84%,整体推进有序。今年3月,汤阴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农业农村部第一次绩效评估,其中第一批资金支持项目已基本完工,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外,伏道国家艾草产业强镇建设成效突出,成功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共计1000万元,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规模。

  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核心载体,在汤阴县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全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其中不乏行业标杆企业——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41家,形成了多层次、全链条的龙头企业矩阵,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为切实促进村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汤阴县创新机制、精准发力。一方面,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双绑机制,将分散农户与经营主体紧密联结,让农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特色富民产业,为“产业兴旺星”创建注入活力。其中,伏道镇艾草产业、韩庄镇依岭荷花苑、宜沟镇西瓜园、五陵镇麦多农庄等特色产业项目收益可观,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亮眼的产业发展成果,直接转化为经济数据的稳步增长。今年上半年,汤阴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58360万元,同比增长3.5%,农业生产基础持续稳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534.6元,增幅达5.6%,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汤阴县始终坚守生态底线,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发展。通过高压推进秸秆禁烧工作,有效减少大气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统筹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并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测试化验工作,为科学改良土壤、提升耕地质量提供数据支撑,推动农业生态持续向好,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屏障。

  4 农文旅深度融合 推动乡村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

  “受辐射带动影响,同乐园、吉祥果园等6家果园纷纷落户于此,栽植果树、建立果园,‘抱团发展’。目前果树种植面积已达120余亩,主要种植苹果、黄金梨、晚秋黄梨、葡萄、核桃等特色林果,基本上是一年四季都有瓜果,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我们村旅游采摘,让我们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汤阴县韩庄镇南张贾村党支部书记金生亮介绍。

  今年以来,汤阴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统筹推进“生态+产业+文化”深度融合,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全县1—4月接待游客173.85万人次,增长9.8%;旅游综合收入6.22亿元,增长8.3%。五一、端午乡村旅游热度不减,假日消费稳中有升,接待游客41.6万人次,增长13.1%;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增长12.6%。

  链动资源优势,赋能乡村旅游精品化。依托产业基础优势,以“一河两岸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主线,整合全域资源,创新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进一步完善了“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

  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该县深入挖掘唯一性的文化等优质资源,突显本地乡村旅游特色化。例如,围绕“三圣”文化打造周文王渭水访贤、岳飞精忠报国、扁鹊悬壶济世等系列古装情景剧25部;每年庙会期间进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跑帷子”集中展演;在汤河两岸植入部落驿站、特色农家乐、非遗特色文创等消费场景30余处,形成“文旅引流—消费转化—创业集聚”的良性循环。

  扩充多元价值,壮大乡村旅游产业化。总投资2.3亿元的省运会水上项目、湿地公园绿野仙踪森林学校和研学营地项目、永百泰商文旅综合体项目、小庄村露营基地项目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异彩纷呈。

  目前,汤阴正围绕精忠报国城旅游片区提质建设和一河两岸开发等重点工程,加大项目招商建设力度,擦亮文化品牌,强化三产联动,促进乡村旅游产品提档升级,激活千年古县发展新动能,让游客收获回味悠长的和美乡村记忆,让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下一步,汤阴县将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汤阴县委宣传部)

河南日报特刊 17农业产业集聚化 乡村振兴启新程(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安阳篇) 2025-10-28 2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