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

续写砥砺奋进篇章 争创量质齐优佳绩(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安阳篇)

《河南日报》 (2025年10月28日 第 21 版)

  建筑装备材料产业园。

  致远电子覆铜板生产车间。

  凤宝管业生产场面。

  凤宝重科车轴生产线。本栏图片均由红旗渠经开区提供

  □王子良 马雨薇

  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历时十年,硬生生在悬崖峭壁间开凿出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生命之渠。其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州人民战胜自然、改变命运的精神丰碑,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

  在这片浸润着奋斗热血的土地上,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红旗渠经开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大力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和安阳市打造“一高地一区三中心”的战略目标,全力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组合拳”,持续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从“人工天河”到经济洪流的华丽转身。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一组组数据振奋人心: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53.9%;2025年1—9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其中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速1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3.7%,其中工业投资完成增速53.2%,连年呈现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

  项目攻坚强保障 夯稳工业基本盘

  光远5G电子新材料产业园是红旗渠经开区项目建设的“标杆工程”。今年以来,该项目连续实现关键节点突破,短短半年内四条低介电电子纱生产线相继投产,不仅刷新项目建设“速度纪录”,更让光远新材成为国内首家研制成功并批量生产低介电电子玻纤及制品的企业,为我国5G通信、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近年来,红旗渠经开区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聚焦重点产业项目,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服务流程,完善“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一台账”推进机制,坚持“四梁八柱”等重点项目由县级干部包保,落实重点项目“4+2”工作机制,每周一次专题汇报、每周一次现场调研、每周一次沟通对接、每周一次调度督导。每月深入企业开展“五听五看五解决”现场办公会,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项目攻坚实效夯实工业经济基本盘,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链上招商“聚合力” 构建产业新体系

  红旗渠经开区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源头活水”,坚持“产业链招商、精准化对接”理念,围绕电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7个重点产业,通过绘制产业链图谱、搭建招商平台、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招商引资“量质齐升”。

  在招商引资的征程中,红旗渠经开区积极拓展渠道、精准布局,以全方位、多层次的举措掀起招商热潮。地域拓展上,主动出击、南北联动、内外并举,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优质资源;人员配置上,组建了4个产业链招商专班、8个招商小组、4个驻外招商联络处,以专业化的团队推动产业招商工作高效开展,为招商工作注入强大力量。产业聚焦上,精准发力,瞄准靶向引进汽车铸件、特种钢管、电子新材料、新型储能等“链主”企业、关键环节企业和配套企业,推动产业链招商项目聚链成势。

  通过完善机制、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全市各部门协同发力,2025年1—9月,林州市(红旗渠经开区)亿元以上签约项目68个,新开工项目38个。

  外向经贸“加速跑” 打造增长新引擎

  面对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红旗渠经开区主动抢抓发展机遇,紧扣安阳市“强劲动力”考核体系要求,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精准研判各环节数据、细化责任分工到岗到人,推动外向型经济实现量级跃升与质效双升,外贸外资指标持续领跑。

  截至今年9月底,外贸进出口额同比增长59.26%,实际使用外资增长79%,两项核心指标均实现高速增长,不仅超额完成中期目标,更创下近年同期最佳成绩,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红旗渠经开区将跨境电商作为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倾斜推动企业快速成长。设立外资外贸总部经济港,整合外贸服务、物流仓储、金融支持等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外向型服务,进一步贯通产业链、赋能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河南赞如商贸公司作为典型代表,2025年出口额突破12亿元,较去年实现翻倍增长,凭借精准市场定位与高效供应链体系,成为拉动林州外贸增长的“新引擎”。同时,红旗渠经开区持续完善报关、物流、退税等全流程配套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吸引更多跨境电商企业集聚,形成“龙头引领、梯队跟进”的发展格局。

  “洹泉涌流”聚英才 激活就业新动能

  红旗渠经开区联合林州市委组织部纵深推进“洹泉涌流·智汇红旗渠”人才集聚计划,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体系,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2025年凤宝集团单家企业引进博士2名、本科及以上毕业生211人,创历史新高。

  红旗渠经开区创新“线上+线下”引才模式,线下举办大型招聘会、“人才夜市”及高校“双选会”,提供岗位3000余个;线上通过官网、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覆盖求职者超10万人次,实现“足不出户找工作、足不出企招人才”。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吸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学生来区开展社会实践;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北大学共建人才实践基地,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开展定向培养,实现“人才培养—实习实践—就业创业”无缝衔接。

  此外,通过“常态化走访+精准解读”机制,提供全周期人才服务。每周深入企业宣传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政策,动态摸排需求、协助政策兑现,打通落地“最后一公里”,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

  营商环境“再优化” 厚植发展新沃土

  2025年,金仕车桥年产5万吨汽车配件项目在“帮办代办”服务的助力下,项目审批流程加速推进,快速获批,为企业抢占市场先机赢得了宝贵时间。

  红旗渠经开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产业发展质效的生命线,突出“线上+线下”,当好“店小二”。持续开展“学查改·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四看三送两带回”活动,对简单问题现场办公解决,对复杂问题专班研究、专项攻坚。持续推进“放管服”“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一枚印章管审批”模式全面落地生根,审批事项实现100%线上办理。同时,为提升服务效能,高标准打造产业服务大厅,科学设置服务窗口,并配强专业服务队伍,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化服务,保障项目能够快速落地投产,让企业心无旁骛地抓生产、谋发展。

  常态化保障工业企业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供应,推行工业企业天然气“长协气价”,为企业降低用气成本4300万元;建设增量配电“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协调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园区企业用电价格得到了进一步下降,助力企业持续降本增效。

  时光流转,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如今的红旗渠经开区,正以项目为基、以招商为要、以人才为魂、以服务为本,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为区域经济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河南日报特刊 21续写砥砺奋进篇章 争创量质齐优佳绩(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安阳篇) 2025-10-28 2 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