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

绘就高质量发展崭新画卷(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洛阳篇)

《河南日报》 (2025年11月17日 第 T8 版)

  鸿路钢构二期生产车间。

  汝阳恐龙博物馆。

  十二见山木屋别墅群。

  大步湾林语海民宿。

  耀华(洛阳)玻璃有限公司。

  红花岭·湖上江南。

  □吴桧菊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征程中,中原大地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部的汝阳县,正以其坚定的步伐、创新的理念和务实的行动,在133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这座拥有54万人口、素有“中国杜康文化之乡”“中国恐龙之乡”美誉的县城,紧扣时代脉搏,立足资源禀赋,围绕“活力、美丽、幸福”汝阳建设目标,在产业升级、城乡融合、民生福祉、生态保护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深厚的为民情怀。

  1 党建引领 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汝阳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县委、县政府深刻把握县域发展阶段性特征,主动对接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确立了契合汝阳实际的“13345”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洛阳南部生态发展区”这一总体定位,坚定不移践行“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富民”,奋力建设“活力汝阳、美丽汝阳、幸福汝阳”,清晰明确“做大产业、做优县城、做美乡村、做富百姓”四条实践路径,并强化“政治统领、创新驱动、改革赋能、作风提升、机制先行”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这一清晰的发展蓝图,为汝阳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全县上下的奋斗合力。

  科学的战略指引结出丰硕成果。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0.9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全市第6,第一产业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63.8亿元,同比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83.6亿元,同比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30元,同比增长4.2%,增速全市第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5元,同比增长6.3%,增速全市第4。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充分证明了汝阳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产业聚变 构建现代化体系新支柱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汝阳县聚焦“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牢固树立“大抓项目、大抓产业”的鲜明导向,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材料、康养文旅、杜康白酒三大主导产业聚链成群、提质增效。

  新材料产业延链强链,锻造增长新引擎。汝阳立足资源优势,精准确定硅基材料、玄武岩纤维、钨钼锡铟等三条新材料产业链。在硅基材料领域,以耀华玻璃、北玻股份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做强真空玻璃、调光玻璃等存量产品;以中建材光伏玻璃产线为基础,延伸硅基新能源材料链条;同时培育电子玻璃纤维、高强盖板玻璃等增量,目标打造“中西部地区硅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玄武岩纤维产业,依托21亿吨储量优势,创新构建“1+1+3+N”发展模式,推进骨料、岩棉、连续纤维等项目,致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玄武岩纤维产业基地。截至2025年11月,该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已入驻企业117家,成为产业集聚高地。

  康养文旅产业厚积薄发,打造旅居新目的地。立足富锶高钙温泉、富硒长绒艾草资源禀赋,构建“一城四区”五大空间布局,培育“醉艾汝阳 泉浴康养”文旅品牌,建设伏牛山康养旅居目的地,围绕西泰山、云梦湖两大优势区域,聚焦聚力打造高端温泉康养民宿,积极赋能“伏牛万象,醉美汝阳”城市品牌提升。一方面,做优“温泉+”文章,建成一批高端度假酒店和特色民宿集群,打造“北纬30°泉宿”品牌。另一方面,深化“艾草+”路径,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艾灸理疗馆升级,创新开发“四汤泉浴”“四象艾灸”等产品,将艾灸康养植入酒店民宿,不断完善康养文旅产品供给,持续提升文旅服务能级,助推汝阳康养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杜康白酒产业组团发展,重塑品牌新辉煌。深挖“杜康”这一金字招牌的文化与经济价值,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上游,建设一万亩核心粮田,保障酿酒原料品质;中游,以杜康控股为龙头,带动27家中小酒企共同发展,目前原酒年产能超3万吨,产值超35亿元;下游,拓展销售渠道,创新酒旅融合,以杜康造酒遗址公园等为核心,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形成“以酒促旅、以旅兴酒”格局。力争到2030年,实现白酒产业营业收入超50亿元,向着“百亿白酒产业”目标稳步迈进。

  3 城乡融合 描绘协调发展新画卷

  汝阳县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互补、融合发展的新型格局。

  人民城市提质,安居乐业谱新篇。县城规划着眼长远,构建“一心、一环、三轴、六片区”的空间结构,到2030年城市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城市区常住人口14.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7%。城市建设注重有机更新,“一环九纵十横”路网体系基本成型,公园绿地点缀全城,绿化覆盖率43.47%。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和片区改造,惠及万余户居民。管网覆盖率显著提升,供气、供热、雨污分流等设施日益完善。智慧停车、充电桩建设有效缓解“停车难、充电难”。社区服务功能强化,通过邻里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等载体,激发居民参与治理热情,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有序,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

  和美乡村焕彩,振兴路上迈大步。依据资源禀赋,划分北部循环农业、中部烟薯轮作、南部食用菌及康养文旅三大乡村振兴片区,推动特色产业集聚。红薯产业朝着“全省第一县”目标迈进,脱毒育苗、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协同发展,带动群众3.35万户,户均收益5000—8000元。食用菌种植规模突破1.2亿棒,推广“集中制棒+分类出菇”模式,稳步增加花菇种植比例,带动群众8000户,户均收益1.5万—3万元。带动“两牛”养殖产业就业1700户,户均收益2万—5万元;上下游产业就业1.5万户,户均收益1500—2000元。基础设施方面,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程惠及34万人,农村公路通达里程1589公里。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打造了一批“精品村”“示范村”。创新乡村运营模式,搭建数字化平台,已带动505个运营项目,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相关经验获国家级媒体和机构推广。

  4 民生为本 书写幸福汝阳新温度

  汝阳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将财政支出大头用于民生领域,2024年民生支出占比达80.73%,持续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

  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教育优先发展,投入26.2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91所,新增学位5.2万余个,有效缓解“上学难”。推进“撤点并校”、集团化办学和“县管校聘”改革,推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努力让学生“就优就好”。健康汝阳建设扎实推进,投入14.55亿元用于县人民医院新院区、中医院病房楼等项目建设,医疗卫生机构达247个,床位3115张。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创新建设覆盖县乡村的“互联网医院”,累计接诊超20万人次,为群众节省开支1.38亿元,成为全国民生示范工程。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农村各类养老设施234个,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助老小灶”等暖心工程服务就餐老人近30万人次。

  社会治理创新有效。探索推行以“一核三化”(党建引领为核心,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常态化、村级服务管理网格化、党员干部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化)为特征的治理模式,深化“党建+大数据+网格化”实践,将全县划分为2494个基础网格,实现“多网融合、一网统管”,将党的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促进作风、民风、社风持续向好。

  5 绿色筑基 铺就可持续发展新底色

  汝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大气质量持续改善,综合指数及PM10、PM2.5浓度等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稳定在310天以上。水环境质量优异,国省控断面水质持续优于Ⅱ类标准,达标率100%。林木覆盖率达65%,生态本底坚实。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并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色已成为汝阳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立足“十五五”新起点,汝阳县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加快高质量发展、加强高效能治理”核心任务,持续奏响“拼实干、比实绩、看实效”的时代强音。汝阳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着力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城乡深度融合、促进共同富裕上实现新突破,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筑牢安全稳定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上展现新作为,确保“十五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强劲的汝阳力量!

  本版图片均由汝阳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河南日报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洛阳篇 T8绘就高质量发展崭新画卷(奋进的河南 决胜“十四五”·洛阳篇) 2025-11-17 2 2025年11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