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迈向专业化高端化

《河南日报》 (2024年02月01日 第 07 版)

  □白小明

  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具有强相关性的配套服务业,主要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投入品,为制造业上、中、下游各环节提供互补性技术与增值服务,具有创新活跃、人才密集、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和转型效率。河南制造业大而不强,很大程度上在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对制造业强大的牵引作用,对河南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重塑河南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聚焦为制造业提供精准匹配服务,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这就要求商品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分工更精细、专业化水平更强,而生产性服务业只有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为制造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匹配度高的服务,才能适应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生产节奏。河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可从多方发力:一是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向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积极开展个性化定制和在线支持服务;二是鼓励中小企业坚持“小而精”的发展定位,聚焦某一领域提供优质的专业服务;三是鼓励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企业针对制造业的共性服务需求,搭建专业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和共性技术平台等,有效捕捉市场需求及客户类型,实现不同产业领域客户个性需求快速传递,进而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低风险和低成本的服务。

  聚焦制造业提升产业能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迈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能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河南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为此,河南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确定了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等十个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要靠制造端发力,更要靠高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助力。河南要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注重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嵌入式应用,促进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以技术赋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向高端化迈进,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要素优势,以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为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能。

  聚焦制造业聚“链”成“群”态势,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新高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有利于深化社会分工、推动区域技术创新,并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河南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引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融入制造业发展大局,与制造业形成良好的协同集聚效应。如,郑州可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铝及铝精深加工等主要制造业集群,对现代物流产业园、科技服务产业园、市场交易产业园、创意设计产业园、中心商务区等生产性服务业载体进行整合扩区,构建功能布局合理、资源集约高效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格局,与制造业集群形成相融共生、协同发展的生态圈。一方面,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发展,更好地为本地制造业提供配套服务;另一方面,不断拓展服务半径,以郑州为中心,构建引领区域的供应链服务网络。各地可结合本地制造业的产业需求,围绕开发区和重点产业项目,打造一批复合型高能级新服务集聚载体,形成特色鲜明、产业高端、链条完整、功能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新供给矩阵,实现生产与服务产业共生、资源共享、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聚焦“两业”融合、双向赋能,增强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质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跨界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是夯实制造业发展根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两业”双向赋能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河南积极开展“两业”融合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河南要持续推动“两业”深度融合,以融合新动力激发生产性服务业新潜力。一是强化“两业”融合的政策支撑。如,加强金融对“两业”融合的支持作用,创新用地模式,加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等,为“两业”融合创造良好制度环境。二是强化企业在“两业”融合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根据行业特点、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自主探索融合新路径。如,制造业龙头企业可积极拓展服务环节,向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转型,与专业服务机构分工协同、优势互补、上下衔接,在融合中创造价值;生产性服务业骨干企业可主动嵌入制造环节,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产品销售等服务。三是培育壮大“两业”融合新业态。“两业”深度融合催生了共享工厂、柔性化定制、反向制造、工业旅游等新业态,有关部门要及时了解新业态企业的困难和诉求,强化对新业态企业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更好地推动新业态企业发展壮大。

  (作者系省委党校教授)

河南日报理论 07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迈向专业化高端化 2024-02-01 2 2024年02月01日 星期四